关于202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十二篇】

更新时间:2023-05-30 16:46:1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和历史上客观地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一群人。它是研究近代以来人类进化史和种族史而形成的一个概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__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__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__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__年大庆的日子里,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__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__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二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

  一、做好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

  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二、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一是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四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三、学习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做到“十二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为12条。(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0_年5月,在第二次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20_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在20_年8月召开的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落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要求,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二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四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五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作为统战/机关党建干部,要矢志不渝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差异性。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第三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资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透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一样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时期召开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全面、系统部署民族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内外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是纲领性的文件。这次会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平同志说:“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拉萨‘3·14’、乌鲁木齐‘7·5’等事件发生后,社会上、党内外对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出现了不同认识,既有肯定性和建设性意见,也有批评和质疑的看法。党中央感到,专门召开一次民族工作会议很有必要。”因而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掌握理论,才能更好地使用理论;只有掌握政策,才能更好地使用政策。把握实质、掌握精髓是我们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抓住学习文件这个根本。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核心,这个核心掌握不了,我们就很难学深学透学到手。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观点鲜明、内涵丰富、分析透辟,有一系列新总结、新思想、新思考、新判断和经典的话语,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其次,是找准问题。学中研究,研究中学,要联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实际学,结合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学,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学,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学,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再次,学的目的在于用。学的成绩不一定是工作成绩,但它决定工作成绩;学的水平不一定是工作水平,但学的水平决定认识水平,认识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学就要把握真谛,把握真谛才能自如运用、出神入化。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我有六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深入分析了我国的多民族国情;二是深入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新判断;三是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的科学内涵,肯定了这一经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四是科学回答了当前民族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五是深入探索了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六是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一、 深入分析了我国的多民族国情

  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了解民族国情这一基础,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措施就很难做到准确理解。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从国内外纷繁的现实,进行了深入透辟的阐述。

  一是突出强调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国家统一体中的重要地位。多民族是特色,也是动力;民族地区集“多区”于—身,是国家的一大重要优势、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习近平同志说: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足以说明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只有了解了这个“家底”,才能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懂得民族工作有多重要,做好民族工作有多不容易。

  边疆9省区居住着全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国的47%,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6%,矿藏资源也大多集中在民族地区。与此同时,大多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发展差距明显,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

  二是突出强调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5000年的文明史一再告诉我们,中国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无论是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是越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都是大一统的组成部分”。呈现在历史演进的特点上,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机把我国各民族命运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认识这个命运共同体,首先要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三是突出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就要处理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相应地,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四是突出强调要牢记国情,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深入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新判断

  中华民族在创造前无古人的宏大历史伟业,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所强调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宏大的历史伟业必须依靠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力量。立足于此,习近平同志强调:1,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怎么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这是问题的普遍性所决定的,这一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因而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2,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是党的历史传统。3,新中国成立后,“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歧视,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引导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前,中国社会的一切民族关系,都是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据此,习近平同志对大家关注且认识不尽统一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科学的判断:

  一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成功的。习近平同志说:“上个世纪90年代,受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冲击,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六,捷克一分为二。而中国呢?同样也姓‘社’信‘马’,只有我们挺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二是我国的民族问题出现阶段性特征,即五个“并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落后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可以说,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了,对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更高了。

  三是今天的新疆、西藏大局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稳中有隐忧,特别是我们同敌对势力的斗争还相当严峻复杂。维护新疆、西藏这两个地方团结稳定,对维护全国民族关系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稳定也至关重要。中央给新疆、西藏的政策是由这两个地方的独特情况所决定的,属于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其他地方不要攀比,不是有些人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四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利用民族问题搞渗透、颠覆活动,要认清他们的本质。“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问题搞的是双重标准、实用主义,在科索沃、叙利亚打的是‘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在乌克兰唱的则是‘主权高于人权’的调子,其真实目的是支持他们看中的代理人、打击不听他们话的人,最终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战略利益,哪会真把发展中国家各民族利益当回事?一些国家的民族问题成了‘木马病毒’,西方可以操控其发作的时间、方式、进程,以便他们浑水摸鱼、乱中取胜。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为什么那么‘关心’我们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真是出于好心和善意吗?我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总体到具体,从特征到分析到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习近平同志将中国的民族问题放到国际大背景下思考,形成了整体的判断。这些判断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科学内涵,肯定了这一经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方向问题,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八个“坚持”:

  在政治方针路线上,坚持三条: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统一。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也是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们的事业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形成了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这一切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主张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理论的起点和源头,是旗帜,而党就是旗手,是实现这一旗帜高高飘扬的组织保障。因此,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和相应的一切政策,都难以存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首要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选择,也是全国人民拥护的由《宪法》确定的国家的基本性质——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的民族问题。我们所谓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也依托于建立于这一制度之上,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本质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强调。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公民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作为公民始终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也是国民的核心价值。

  在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社会主张,也是人类的共识和基本追求。从2500年前的佛教到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如此。平等是基石,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团结。

  在法律制度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我将在下文中专述。在民族工作领域,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推进民族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不但要切实地坚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而且要切实地实施相关法律制度;既要在民族地区实施,也要在全国普及。将民族事务、民族关系放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天秤上,以法理事、照章办事,才有可能做到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才有可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这是由中国民族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处在民族发展的时期,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实现发展梦、强国梦,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共同精神理念的建构上,要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同处一国,5000年历史,中国各民族都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因而这一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同样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基础。

  四、科学回答了当前民族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但是,有人认为这是苏联模式,“现在国内有人这样说,当年苏东剧变后西方有人也这样说。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是张冠李戴。”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一些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了怀疑。有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影响了国家的集中统一;有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会导致分裂,甚至将它与藏独要搞“大藏区”的高度自治、疆独要搞独立的“东突厥斯坦”、蒙独的“三蒙合一”挂钩。因此,如何对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成了众所瞩目的大问题、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说“有人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要搞了,民族自治区可以同其他省市实行一样的体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我再次明确说一遍,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变了,根基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至少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是充分肯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是根基。否定了这个源头和根基,诸如党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等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这个根基守不住,如同多米诺骨牌,其它的政策体系也将就此崩坍。邓小平同志说:“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习近平同志说:“老一辈领导人想得是很深很远的!”选择这个制度也是经过了慎重周密的考量做出的。因为这个制度是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综合考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既保证国家的完整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1984年,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两会”,经历了一些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的过程,记得乌兰夫就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两条,一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一是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二是我们党选择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味着这项制度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标志着我们的民族工作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155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旗)县、44个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10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每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百万人以上的民族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少数民族干部从1984年的137.2万增至300万人。二是在中央、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和民族地区的自身努力下,经济社会文化得到快速发展。1984年至20_年,民族地区经济问题按可比价格计算长了17倍,年均增长10.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131.9倍。

  三是这一制度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所以,这样一个制度不能轻易动。习近平同志说:“我多次强调,在改革问题上绝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大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不能搞180度的大转弯,否则没有不跌跟头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很多东西就是不能动,一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越动越乱。

  四是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和基础上。“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达赖集团、‘东突’分裂势力就打这个旗号,要求汉人等都退出西藏、新疆,包藏的祸心就是搞民族分裂。我们的同志不能照这个逻辑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一锤定音。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有坚持完善,不可动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维护,就是对国家根基的维护。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法律上的体现,对自治机关享有的广泛自治权作了规定: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这一法律既保障了自治区和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也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了法律遵循。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言论遵此法、办事依此法、解决问题用此法、化解矛盾靠此法,”并且形成机制,不遵此法的言论要批评,不依此法的办事要追究,用此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之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基本思维习惯。

  关于民族理论政策

  对于民族理论政策,一段时间以来,主要有“三论”:一是“过时论”,强调因为过时,所以要搞别个体系的“民族政策”。二是“取消论”,认为要建立公民社会,就应该取消民族身份、优惠待遇等等——信息化、城镇化、网络化、全球化了,还分什么民族?中国民族中的这样那样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五六十年代搞民族识别造成的,不分,大家都一样,还有这些事儿吗?三是“淡化论”,认为凡是不一样的东西,淡化其特点,就不会有事、不会有这么多事,民族意识要淡化,民族语言、文化、宗教、风俗——总之,能淡化的统统要淡化。习近平同志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回应:

  一要真正认识长期性、把握长期性。习近平同志说:“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就要处理民族问题。”这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和判断,有民族存在,就有与之相伴随的一切问题存在,因而“取消”、“淡化”等论点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相应地,处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贯穿于国家、政党、宗教、私有制存在的一切阶段。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发展,并在特定的阶段消亡,忘记了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二要科学、辩证认识历史上形成的中国各民族特有的格局——多元一体。在大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散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所以,忽视、取消民族存在等办法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同志说:“那种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这两个问题都是当下的核心问题。不认识长期性,就会在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犯“左”的错误、犯急性病,急于消灭差别和多样,容易脱离实际,伤害民族感情和既定权益,引起社会不稳定,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状况;不认识多元—体的辩证关系,就认识不到多元的重要性和一体的重要性。这是矛盾的对立统—的关系,需要持守中道、把握分寸,绝不可偏废。偏则废,偏则乱,偏则无果。

  关于少数民族优惠待遇

  一段时期以来,取消少数民族优惠待遇成了社会议论的焦点。对此,习近平同志说:“对于社会上议论较多的一些具体政策,要区别情况、准确把握、积极完善、稳妥实施。”并且对一些议论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了如实的分析和表态。

  高考加分问题:对于“通用语言已经普遍、教育水平大体相当,可逐步缩小差距,逐步做到一律平等。对语言文化差异大、教育质量还不高的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除应该大力普及双语教育、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外,还是要实行高考加分的政策,这是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较好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这些政策都是以前就有且执行了几十年的政策。习近平同志的表态,即同于前也有区别于前:同在保持加分,区别在于视情况有所调整。所有民族、所有地域、所有人群都是一个标准,实际上也是不符合实际的,目的还是要“逐步做到一律平等”。

  计划生育问题:应该考虑同一区域、同一城市内不同民族的均衡。“无论是修改完善的已有政策还是研究出台新的政策,要逐步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让各族群众增强“四个认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同一区域、同一城市要考虑民族平衡,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

  关于反对“两个主义”

  建国以来,鉴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反对“两个主义”多有表态,且态度十分坚决。近些年来,这一问题成了敏感话题,而实际上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再提此口号,有很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是切中要害的。习近平同志说:“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反对‘两个主义’的问题,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都作了规定。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产生民族歧视,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滋生离心倾向,最终都会造成民族隔阂和对立,严重的还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实际上,在中国,“两个主义”是基础性的矛盾,要坚持长期关注、长期反对,坚决抑制任何一个“主义”的抬头。因为,任何一个“主义”的倡行,对于国家来说,都将是祸害。靠大汉族主义的心态搞平等是没有结果的,靠狭隘民族主义的心态搞团结,也是没有结果的。1957年,周总理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说,关键要认识“两个主义”的本质、危害性和处理的方法。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其危害性是“大民族主义产生歧视错误,必然导致对立;地方民族主义产生民族分裂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两种倾向问题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应当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去解决,就是运用毛主席提出的公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各民族的进一步团结”。邓小平同志曾说:“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民族主义。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民族主义,而应当首先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显然,他是将大汉族主义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待的。鉴于历史上曾经在反对“两个主义”中出现过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也告诫大家:人民内部、同志之间真正能上升到主义层面的分歧并不多,要防止无限上纲上线,把“两种主义”变成内耗工具。要各去所偏、归于一是,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关于民族识别问题

  关于民族识别问题有三种情况:一是一部分群体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的对一些民族识别的科学性提出异议,进而意欲重新划分;二是历史遗留一部分“人”,如穿青人、夏尔巴人、莽人、克木人等,要求归属和单一成立民族;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地方民族人口的增长,一些地方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此,习近平同志表态说:“开展民族识别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不存在继续推进的问题,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做文章了。”他还说:“56个民族就是56个民族,不要再细分了,如果再细分,分成几百个民族都有可能。这个口子一开,就会乱了套。”民族工作部门就要悉心掌握好这些原则。

  五、深入探索了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通篇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和方法论,需要我们精心体味,悉心掌握,用以指导我们的民族工作。

  其一,民族平等是立国原则。习近平同志说:“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歧视,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引导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这个原则,这个“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的最大的政治和人生权利,也是中国各族人民拥护共产党、坚决跟共产党走的法宝。任何一个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这也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

  其二,民族工作的关键是争取人心、搞好团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搞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抓住“关键”和“管用”这两个要害环节,基本方法是“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因为从定位看,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做好民族工作,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就是在凝聚力量,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以下九方面,需要我们悉心领会。

  第一,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习近平同志说: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的,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错误的行动来源于错误的思想。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好,要把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抓好,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行。

  第二,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坦率讲,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开展民族工作中,物质力量的运用强一些,精神力量的运用弱一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更多问题。实际上,这里讲的就是“双轮驱动”问题。还要认识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并不是靠这一条就够了。应该说,问题的成因主要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强调各有作用,精神更重要。

  第三,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同其他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正确思想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是我们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民族问题上斗争的前哨战,这场斗争依然尖锐复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没有深入的学习、科学的梳理、充分的论证,我们很难把握民族领域思想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观念,引导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

  第四,依法管理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基本方法。做散居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工作,要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正常宗教信仰要予以尊重,要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服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第五,做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看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而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民族工作。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和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要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当好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

  今天,办好民族地区的事、做好民族工作,同样要靠好干部,保证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国家的人手里。

  第六,教育宣传工作要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习近平同志说:这些年也有一些好的书籍、电影、歌曲、节目,但总的说还不够,要多一些、再多一些。当今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千变万化,要适应形势,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要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多做“滴灌”,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要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等。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重视网络民族工作。习近平同志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怎么发生的?广东一起普通刑事案件成为导火索,在数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酿成大祸,蝴蝶效应的始作俑者就是在网上的煽动挑拨。这个教训必须要牢记,要坚持疏堵结合、亮出底线、画出红线,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挑动民族情绪的行为,指导网络建设成为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第七,深交朋友重平时、适当随顺有原则。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是时势造就的,在群众中影响大,一定要将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做到政治上尊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发挥好他们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包括学术、文化、艺术、技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人才,他们思想活跃、能量不小,要将他们纳入工作视野,加强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多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平时多走动、多沟通、多了解信息,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关键作用。这项工作要当成一件大事急事,赶快抓起来。

  在少数民族中,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已经成为其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基层党员,如果拒绝参加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势必脱离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党员要坚决执行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同时尊重和适当随顺民族风俗习惯,以利于更好地联系信教群众,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第八,桥梁须重视,干部同标准。习近平同志说:“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他说:“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许多事情他们去办,少数民族群众更容易接受;关键时刻他们出面,效果会更好。”这一表述强调要发挥好民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是党和国家的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要讲大局、讲团结、讲责任,决不能搞以民族划线的你你我我、团团伙伙。党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分民族。

  好干部还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挚。

      干部作风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在民族地区还往往会成为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来对待。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新形势下,任何地方的干部都要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因为民族宗教问题在任何地方都会碰到。世界都变成地球村了,一国之内哪个地区还能扎起篱笆不让外人进?当然,敞开大门不等于放任和无序。

  第九,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二是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三是“对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分子,不论出身什么民族、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六、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有两点需要突出强调:

  一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习近平同志强调四个突出问题。第一,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第二,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第三,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第四,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落后是边疆建设要突破的“瓶颈”。要面向边疆农村牧区,打通“毛细血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通水、通路、通电等建设,为兴边富民打好基础。

  二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单独提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是第一次。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比如文化的认同问题,作为思想文化宣传部门要悉心领会、深刻把握。有些工作直接涉及民族工作部门,包括民族宣传工作部门,更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重视精神建设。强调物质和精神各有各的作用,要两手抓。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指导思想和方法上较为疏忽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革”时期过分地强调精神的作用,反对“唯生产力论”等,在一些干部群众中影响深刻,搞“穷革命”,越穷越革命,整天搞运动,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这是错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排斥精神的作用。人的需求,不但需要一个物质财富充足的物质家园,也需要一个精神财富充足的精神家园。物质家园的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十分丰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精神家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一个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大课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任务越发显得急迫而重大。

  第二,占领思想阵地。如果我们不用正确思想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思想、精神、信仰、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大都如此。人是概念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正确的思想有正确的行动,错误的思想有错误的行动。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反对错误的思想。因此,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没有深入的学习、科学的梳理、充分的论证,我们很难把握民族领域思想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观念,引导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各种思想的渗透。”只有武装了自己的思想,才能与武装了的思想领域的敌人战斗;只有武装了科学的思想、系统的思想,才有力量抵御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的侵袭。

  第三,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途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文化认同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华文化”这一基本概念问题。习近平同志讲:“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就是说,所谓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要向各族人民反复讲,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只有确立了这一概念,才能形成共识,才能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才能在文化层面形成共同意识。

  文化认同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那些认为少数民族文化落后,看不起甚至主张任其消亡的看法是错误的。”“不让一个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对的,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育而不相悖。”这是一个客观而科学的提法。注意到问题的一面,同时要注意到问题的另一面。中华文化之同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之同,而每个具体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是从本民族文化开始的。实际上,如果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不可能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没有汉文化,汉族如何认同?相应地,在中华文化中没有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如何认同?认同本民族文化和认同中华文化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此二者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全社会、在各个民族中培育和践行。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第五,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做这项工作,对本民族历史坚持正确的观点,不能本末倒置。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第五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第六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正所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不同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成为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大家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的团结所感动,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团结的力量所震撼!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可能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吗?连三个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就别说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大了?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少年儿童在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能力也增强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每个人都在悄悄的为民族团结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飞着一只和平鸽,全国人民友好团结是每个个人心中最渴望的事。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个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第七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历史研究也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加强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宣传和教育。

  一是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一切科学的理论逻辑,都是历史逻辑的正确反映,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团结互助、多元一体的密切关系,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目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新中国史研究中,民族史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受到一些错误观点的干扰和影响。要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

  二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丰富的历史叙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有许多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和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史与各民族发展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挖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流,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宏大叙事与细节实证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叙事。

  三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客观的历史规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蕴含着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只有客观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才能顺应历史发展,避免发生脱离实际、违背规律、“左”的或“右”的偏向;只有科学地把握规律、驾驭规律,才能引领历史发展,有所作为地推动历史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差异、民族矛盾与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之间的发展规律,才能深刻揭示中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根本规律,才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深入总结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发展历史及其正反两方面经验,更好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第八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第九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六个把握是: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第十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第十一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盲从,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价值信仰,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第十二篇: 20_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_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推荐阅读:

  关于2023教师党史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小学生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谭旭光讲话心得体会(通用9篇)

  远离家庭腐败心得体会集合6篇

  老师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集合5篇

  从五个方面加强党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心得体会六篇

热门标签: 工作会议 心得体会
关于202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十二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销售经理如何写好工作计划

销售经理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概念1、工作计划就是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等。2、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3、工作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4、工作计划能力是干部管理水平的体现。为什么要写工作计划古代孙武曾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无论是单位还是个

实用范文 2022-10-16

解析求职信写作方法

解析求职信写作方法,求职信是应聘者主动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衷之一种表现,主动的,是求职过程中附带的,但具有争取面谈机会的一种半正式沟通作用。撰写一封得体的求职信可能是你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在求职的过程中,你也许是平生第一产供销撰写一封专业水平的信件。因此,你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包括:在许多十分重要

实用范文 2022-10-16

会议请柬写作的基本要求

会议请柬写作的基本要求,请柬,也叫请帖,是为邀请客人而发出的专用通知书。使用请柬,既表示主人对事物的郑重态度,也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密切主客间的关系,还可使客人欣然接受邀请。请柬,按内容分:有喜庆请柬和会议请柬。格式和写法会议请柬格式与喜庆请柬大致相同,也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写上“请柬”二字。2。正

实用范文 2022-10-16

商务信函的书信格式

商务信函的书信格式,1.the top part of a business letter日期:date: 23 december XX地址:mr. james greensales managerbbb plc55-60 old st, london e6 6hg称谓:dear mr. green (dear gen

实用范文 2022-10-16

2018年全国防汛抗旱知识大赛试题(判断)

2018年全国防汛抗旱知识大赛试题(判断),41 / 50 【判断题】“七下八上”是指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常被认为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A、正确B、错误42 / 50 【判断题】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A、正确B、错误43 / 50 【判断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

实用范文 2022-10-16

演讲稿的基本写作方法

演讲稿的基本写作方法,一、概况:演讲稿的写作十分重要:社会上常有各种各样的演讲赛,演讲稿写得好不好关系到参赛单位的荣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讲话稿其实就是一种演讲稿。演讲稿是为演讲所准备的书面材料,是内容的视觉化,是口述论文。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凡三人以上、有一定时间的

实用范文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