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更新时间:2023-01-25 20:13: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自1997年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日趋显现。去年下半年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韩国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亚洲和世界经济。今年5月份以后,印尼政局动荡,日元大幅度贬值,亚洲一些国家陷入了更为深重的危机之中,亚洲以外的许多国家经济也遭受了打击,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出口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亚洲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可避免地给我国改革和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社会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传统的供给型制约转变为市场需求制约,原有的一些消费热点趋于平淡,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居民储蓄倾向增强。由于上述原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三是长期以来盲目重复建设带来的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后果,在国际经济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强化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些都对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冷静分析形势,果断地作出了增加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要决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投资,并在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金投向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扩大信贷规模和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出。提高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有条不紊地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等项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这些措施已经和正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从6月份起多数经济指数已经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因此要实现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

从投资方面看,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体)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近两个月已开始增速,但考虑到外商、集体和个体投资比去年下降的因素,全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不足以弥补外贸出口增幅大幅度回落造成的缺口。因此,要实现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在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乏力甚至经济萎缩时,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采用两大调控手段:一是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手段来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二是启动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操作。运用财政政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仅能直接增加社会需求,而且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由此带来的总需求的扩张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这就是经济学通常所说的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一般来说,在经济的扩张阶段,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在经济相对收缩阶段,扩张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则比较迟缓。财政政策由于能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在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不仅能够增强全国人民克服经济困难和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而且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稳定。同时,还是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选择;是改善基础设施,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出路。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性建设专项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积极措施,与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并不矛盾。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应作为财政工作的中长期方针予以坚持。但目前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的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这次增发国债是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前提下,针对当前实际情况所做的适当调整,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必要措施,也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和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采取这项措施的同时,必须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清理欠税,减少税收流失,以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这次运用财政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与1993年我国治理通货膨胀一样,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实践将证明,我们不仅有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而且也有防止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我们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阅读:

  中德两国提存制度比较研究

  加强对税收收入的合法性分析

  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改革国债回购制度的思考

  略论澳门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论财政的一般性质、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

论财政的一般性质、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一、财政的原因和性质财政(或者说财政行为)并不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其发展大致应当经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财政、国家集权财政和市场自由财政。前者不是国家财政,因为当时国家还远没有产生;后者也不是国家财政,因为从理论上讲,在纯市场经济中,国家的政治职能应当弱化甚至消失,财政分配

经济论文2023-01-24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洪贤太当前,我国正进入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治税,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一种“无形征管”的税收宣传,在舆论导向、税政公开、法制教育和震慑犯罪等方

经济论文2023-01-24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 观调控的制度基础与政策边界分析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宏观

经济论文2023-01-24

关于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思考

关于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财政支出“越位”、“缺位”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分析出发,认为要矫正财政支出“越位”、“缺位”,国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界定、事权划分、预算约束的加强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财政支出:“越位”:“缺位” 多年来,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一直是

经济论文2023-01-24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内容提要: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之一,财政与各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路径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财政和旅游业可以直接通过资源配置建立起深层联系,因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如何充分运用这一联系,使之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与旅游业发展

经济论文2023-01-24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一、中国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 中国现行的公共品供给制度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新中国建立后,按照经典作家的“大工厂”理论,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的横向制度安排上实行政府及其公共部门集权,纵向制度安排上实行中央政府集权。政府特别是在中央政府几乎成了全社会唯一的资源配置主体,

经济论文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