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汇总6篇)

更新时间:2023-11-27 16:55:5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1

摘要:当今高职学校的学生,受着学习和生活上多重压力的考验,在心理上也是会出现各种问题的,影响正常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高职院校内开展现象教学来,这也为我们解决高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现象学教育学做为一个时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内容是值得我们大力借鉴和学习的。本文也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内随机选取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用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以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为前提,在实际教育当中的以教育目的和教育所发现的问题并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现象学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概念

我们以现象学理论为开展现象学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真正的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所以遇到的问题做为教育的核心内容,然后将他们的在学习生活当中的真实体验成为长期教育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现象学教育学是一种实践笥的教育学科,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动态的教育研究方向。

(二)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把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做为主要的研究重点,然后更多的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隐藏着一些问题,逐一的发掘来来进行系统的分析。[1]在经历不断的发展中更多的教学者也逐渐的将现象学中方法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学工作当中。以往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将传统的教育学方法运用到高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当中,但是随时时代的变化在高职学校学生身上也会有更多问题在不断涌现,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以便于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表面上大多数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从大量有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当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时,也能很好的把控好自己的情绪,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处理好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还有少部分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会很好的处理,也就导致一些悲观、抑郁的情绪无法得到很好的排解,这样也就大大的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这只能说是在处理问题时还是有一定方式方法上的欠缺,并不能构成真正的心理疾病,只能说是一定程度的情绪偏差,若及时能找到原因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是也以很快解决的;还有为数不多的个别现在会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意识和及时有解决,心理状况也就会很差,也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状况还是趋于正常健康状态的,都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面对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对心理健康还不构成一定的威胁。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表现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一些表面看起来心理健康、活泼开朗的学生也有可能存在着心理状况不良的问题,二是调查形式以与学生的问答和行为表现观测为主,并以此建立了量化的评判标准,但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较强的主观倾向,可能会故意回避提问者的某些有针对性的提问,同时量化标准是否针对所有的学生都科学有效也有待评判。

(二)学生内心暗藏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和了解中,虽然表面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都是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其中深入内心的问题还是不被我们所了解到的。因为在经达学习和生活种种压力下,在内心深处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心理状态,这些状况一般时候不会有明显的表现,但是它也埋在内心的隐形炸弹,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心理塌陷,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无法估计的。比如极度的焦虑状态和自卑状态所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一般都是问题不是马上突显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下在由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达不到理想状况;还有就是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也会让学生们内心没有自信,与他人交往时有一些自卑心理,这样也就会出现不合群、行为古怪难相处的情况。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长时间不能意识到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那么在正常的人际主往中也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从而导致以后人生成长道路中也会害怕面对,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样也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进而引发心理疾病。通过对个体的长期观察表明,学生的自卑和自负心理这两种极端心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最大,一些自卑的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很难融入自身所述的学习氛围中,自卑的心理由于交际圈的不断缩小而急剧增大,最终形成了心理畸形。同样的,一些极度自负的学生,对于自我能力认识不够明确,当遇到挫折时很难达到心理平衡,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现象学教育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对策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里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理论课程系统的灌输给学生们,来切实的解决一些存在于大学生心理的问题,做好预防性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在校的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3]由于现在学生们所遇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管理非常重视,也开始逐渐的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在大力的宣传和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心理咨询类服务内容。确立高职院校教育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大部分群体实行一种普遍化的心理健康辅导,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上升,二是要关注到个别学生,特别是一些心理状况不太好的学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辅导,主动去了解这些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源头,帮助其积极疏导,通过长期的努力使这些学生多吸收正能量,心理状况逐渐好转,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现象学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来完善以前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对教育过程的还原、主体间的交互等等,进而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目标。

(二)现象学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活动

学校应该了解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后,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在一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教学课程当中更注重一些实际的心理协调方法的教学内容,密切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最联系在一起,主要的是想通过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来加强学生们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更多的心理技能。还可以在高职院校内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方面的活动,因为心理咨询涵盖面比较广,把现象学教育学的反思精神很好的应用在其中,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具备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的精髓,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不断升华理论。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好好利用这一结合点。

2.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有没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为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整体的校园环境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绿化景观的建设,在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校园坏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产生长期的良性影响。同时也应该注意校园内的人文环境,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来丰富学生们的学生生活比如学校内开展的各类体育、美术、音乐相关的娱乐活动,或者举办一些知识讲座论坛和书画展等等活动,都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浓烈的人文环境所带来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身在实际活动当中,这样也能减很好的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如前所述,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或学习的原因会有自卑的心理,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教育时就要注意积极对学生疏导,让学生逐步融入到集体中,比如通过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班级或集体活动,当学生开始融入集体中,成为集体的一份子,成为集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就会认识到他和其他人都是平等交流的,这种自卑心理也会逐渐退散。

3.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心理状况都基本保持较为健康的水平,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时仅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基本的教育,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可能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对于一些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学工作需要多关注,多疏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逐步地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防止学生由于不健康的心态制造社会问题。

四、结论

社会节奏在不断的加快,高职院校中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在学校内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4]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是还是有部分暗藏的心理隐患问题需要解决,在现象学教育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指导和辅助下,在传统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象教育学精神的融合,现象教育学精神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可能选择,也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方向。

参考文献:

[1]廖文;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学校课程开发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_.

[2]蔡芳;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_.

[3]刘洁;现象学教育学[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_.

[4]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启示意义[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_.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培养团结互助精神,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通过对排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促进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符合20xx年9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是我国和世界开展的比较普遍和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运动负荷适中,娱乐性强,易于接受,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要求学生通过与队友配合,团结互助,实现身心的均衡发展。

三、学情分析

我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研一的学生,研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他们在体质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他们具有模仿能力强,爱动及喜欢表现自己的身心特点。

四、设计理念

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终身体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展示自我,互帮互助,构筑宽阔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自学、自练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垫球手法及动作方法的学习。

2、难点:正面双手垫球时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七、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以正面示范为主)、口令提示法、指导纠正错误法以及点评法等。

2、学法:主要采用模仿练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分组练习法、互帮互助学习法以及重复练习法等。

八、安全措施

1、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安全教育;

2、课前热身要充分;

3、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之间避免碰撞。

九、场地器材

体育馆四楼排球场、排球。

十、创新点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在学生整个练习过程中采用“收”─“放”─“收”─“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进行更多的有球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3

摘要:高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高校中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不断的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而高校之中“教育学”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关于“教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从未中断,它关系着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育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教育领域新理论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教育学;学生

一、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二、当前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迫切性问题

教育学领域的变革无时无刻都不在更新改进当中,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学的变革便于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迅速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去改变现状。

1、当前世界的发展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信息模式丰富多彩,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给当代的学生带来极大的枯燥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以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学生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传统的“教育学”教学是以“一纲一书一案”为教材,每一科的教学都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按照知识结构来进行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难以感受到课程中生动灵活的一面,主要是教师按照模板来讲解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难以得到真正的知识和理解,对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摧残。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看似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其实一旦进行真正的教学模拟,结果一塌糊涂,完全没有表现出的那种从容和生动。当教育失去了鲜活和生动的特性,学生的热情和对于未来教学的憧憬就会丧失很大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当前的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之中,极大的缺乏了讲课授课的真实性。“教育学”的授课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很全面的一种授课过程。而当前的授课却十分的单一,只采用了教师按照教案讲课的形式,几乎没有基础教育教学的时间课程,无法把教学当中的最重要的实践经验体现出来,没有生动形象的教学实例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想象出真是的情景和形象。当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教育学”的课时安排很少,限于课时安排的时间短、场景单一,教师也只能进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力去给学生们示范真实的情况,去给学生传授真实的教学经验。但是着不仅仅是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且也极大的浪费了学生对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形成了教育上的各种浪费的同时也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对于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的改进方案

教育学的改革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不能出差错也不能随意采取方案。要不断的实践和改良,依托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依据去解决改进方案的更新。首先要结合时代发展,将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作为核心,从整体出发,完成教学模式的变革。

1、采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模式,把教育事业的伟大性体现出来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灵活独特性的理解。高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是一名学生的同时,也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去作为一名学生去学习,还要把自己带入一名教师的身份去理解自己教师的课程特色和教学技巧,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时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特点。不能单一的去作为一名学生去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这之间的平衡需要老师很好的去把握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学生和老师身份的未来教育领域的人的提升。

2、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老师教授的内容,更要思考老师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技巧,用什么方式去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选题,学生不仅仅从在做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很好的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每个人的教学理念的行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于同学的交流与老师的讨论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概念。

3、督促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很好的帮助“教育学”专业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之中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领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执行能力,处理课堂各种情况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在这一块增加课时,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时间,去完成对于自己学到的知识的验证。对于学生的排课,尽量集中实践课程的时间。学校也应当去主动创建相关的教学情景,增加真实场景的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精心选择含有丰富知识和学术信息的案例,让学生去更好的在好的实践环境之中得以更好的提升[5]。

四、结语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亘古以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教育从事者的培养更加是重中之重,对于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不可挡。但是改革的内容要慎而又慎,要不断的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实践同理论结合不断的推动教学模式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成林,杨甲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_,(05):88-96.

[2]曾必好,鲍秀梅。高校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英语学科教育学”课程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_,(05):123-127.

[3]鲍淼芳。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_,(02):11-13+24.

[4]李娟,王东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_,(02):80-81.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方面,为了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本章重点分析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教育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正向与反向的、错综复杂的、现实的相互关系,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对这些关系的认识。重点难点: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决定和影响。2.掌握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3.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4.运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一)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

(三)制约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四)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

(一)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决定受教育权

(三)教育目的的制定

(四)教育内容的取舍

(五)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它是国家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中央集权式:中国、法国 地方分权式:美国、加拿大 中央、地方合作:英国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二)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三)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四)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第二节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是指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增长,它是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可能的或潜在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把具有潜在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凭借教育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所以,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科学知识扩大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这种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为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准备了条件。

(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高等学校的两大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发展科学,并通过技术这个中介,最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一般都有实验室、实验园地、校办工厂和农场,它们既结合教学进行实验和实习,又可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还担负着社会咨询工作,对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研究和解决,这都起着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作用。所以,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现代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事业,重视开发人才,大力投资于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腾飞的有力保证。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2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来源于教育外部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内部人的主观意愿。

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通过政治思想的传播和灌输,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

1.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

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

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的能动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弘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但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的推动。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意到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

(三)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促进受教育的“政治社会化”

总之,教育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文化,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倾向;而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又要依赖于教育。分析教育与文化两者的关系,对于认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推动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 3 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价值观;②规范准则;③意义和符号;④物质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客观精神文化。它是人类主观精神的外化、客观化。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技术知识、乡规民约、宗教教义、法律条文等等。第二层面是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它是一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类在其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情绪等等。教育学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文化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文化保存是指将创造出的文化积累起来以利于后人继承和延续的过程。文化保存是文化积累和延续的条件。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所创造的文化,所以能够延续下来并不断丰富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凭借教育。教育总是用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去武装年轻一代,通过设置课程、编写教材、讲评内容、指导运用来筛选、整理、评价文化,以便把人类文化的精粹用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组织起来,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从而实现文化的保存和延续。

(二)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散布过程。

教育是人类传播文化的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教育,掌握语言文字,获得文化信息,进行互交作用,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使人类克服了孤立、独处和疏远的状态,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由于其在文化传播交流中以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教育传播文化的特点:

1.教育可以对传播的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2.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失真。 3.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稳定的、亲密的联系。

5.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

(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特点:

1.教育所选择的文化是反映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文化。

不同性质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就有很大 4 的差异。

2.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在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文化不仅反映了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文化要能为学生接受,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体质的增强。

教育选择文化的主要途径:(1)通过培养目标的确定来选择文化。(2)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来选择文化。(3)通过教师选择文化。(4)通过校园文化的选择来实现。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选择。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使文化的“净化”和“创造”的实现,并由此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并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作品。他们不仅生产一般精神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有文化的人去更新文化。教育不仅要再生产已有的文化,而且要生产新的文化。

文化的创新已成为现代教育最富有特色的功能,体现在:

1.学校教育不仅传递文化,还要承担创造新文化的部分任务。在学校教育的学术领域内,提倡不同流派的争鸣,使富有生命力的,对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文化得以生长。

2.学校在培养人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这是实现学校教育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5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四)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作业:

1.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2.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3.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5

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1:教育学教案范例1】

绪 论

[教学目的要求]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重点难点]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难点)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3课时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十分普遍,教育学就是从这些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上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在传统上,这种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学校教育活动。在当代,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包括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育实践经验的丰富积累以及人们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认识的深化。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教育学还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现象的记述描绘,散见于当时的思想家、经验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西方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 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的哲学、社会学论著。中国古代的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朱熹的《四书集注》、韩愈的《师说》等。值得一提的是成于战国晚期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但就其理论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而言,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方式也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教育学的创立

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以后,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有了相应的发展。教育实践的丰富、教育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许多教育专著相继问世,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知识领域来说,教育学有其创立的主要标志,这些标志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学的创立不是在某一瞬间完成,而是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有影响的教育家主要有:英国学者培根,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把教育学理解为“指导阅读”,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此外,还有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赫尔巴特。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他们的思想对19世纪的欧洲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多样化、深化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在美国出现敢“进步教育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的以传递知识为教育教学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等等。1960年,美国的布鲁纳(1915-)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教育过程》被一些人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其他如布卢姆(1913-)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皮亚杰(1896-1980)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赞科夫

(1901-1977)的《教育与发展》都对世界教育有较大的影响。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蔡元培(1868-1940),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根据我国需要,并采各国所长,“食而化之”;形成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推动了当时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革新,对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对我国近代几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还有陶行知。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v^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和^v^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的面貌,有了许多新的特征: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于: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6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具有浪漫情怀的现代派诗人。

2、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再别康桥》是诗人1928年第三次漫游欧洲,再回母校,故地重游时所作的,所以这个题目中有一个再字;那么,从这个别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离别(学生答)对,它是一首离别诗。

1.正音,正字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笙箫(xiāo)载①zǎi②zà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

2.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朗读时语调要柔和、舒缓。

五、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一份哀伤。《再别康桥》的基调是否依然如此呢?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后,你感觉到通常离别诗的那种沉重和压抑了吗?如果没有,它又带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明确:这首诗歌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痛压抑,给我们带来的是清新飘逸、空灵自然的感觉。

推荐阅读:

  学生采访稿对话式范文(热门17篇)

  有附件的函的格式及范文(实用11篇)

  公司活动简报范文(热门43篇)

  医务人员外出进修申请书范文(共15篇)

  向上级请示的范文(共11篇)

  英语邀请信生日范文(实用46篇)

热门标签: 教案 模板
大学教育学教案模板范文(汇总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对医院党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集合7篇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意见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下面是小编为

实用范文 2023-06-15

围绕三个聚焦对某单位巡察情况报告集合11篇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下面,我代表县社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一、20_年工作情况20_年,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

实用范文 2023-06-15

支部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报告【12篇】

动态,汉语词汇。拼音:dòng tài 释义:指(事情)变化发展的情况;艺术形象表现出的活动神态;运动变化状态的或从运动变化状态考察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支部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报告【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支部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报告篇1 

实用范文 2023-06-15

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教育个人反思材料范文(通用3篇)

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教育个人反思材料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

实用范文 2023-06-15

党员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13篇

组织生活会是指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党内组织生活基本形式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党员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  时间:20_年x

实用范文 2023-06-15

市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汇报【三篇】

汇报,汉语词语,[释义](动)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汇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汇报【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市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汇报1  抚州市地方志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学习宣传贯彻

实用范文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