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必备4篇)

更新时间:2023-10-31 10:34: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1

他1978年参加工作,服过兵役,曾在高峰乡、县纪委、碧城镇和县审计局等地工作过,历任碧城镇纪委书记、副镇长,县审计局党组书记,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党性强觉悟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好口碑。他就是县审计局的副处级职级干部--同志。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20_年12月,--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己经51岁了,但他退岗不退心,不摆老资格,不摆领导架子,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几十年,干累了歇一歇的想法,仍然满怀激情投身工作。面对县审计局一线业务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无条件服从局党组安排,主动分担工作任务,先后担任新农村驻村工作指导员、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护林防火包保联系点工作队员。20_年9月,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县审计局负责挂点黑井镇复隆村委会,黑井镇离县城较远,复隆村委会村落零散、山高坡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因--同志年龄大怕他吃不消,局里在决定派驻人选时,反复斟酌,迟迟定不下来,他知道后,主动找到局领导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为局领导解决了难题,保证了局里其他工作顺利开展。从此,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奔忙在黑井复隆村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他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从20_年9月至今,驻村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落实好国家这项惠民好政策,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理由,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听取村委会干部情况介绍,查阅大量资料,走村入户与结对户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村民经济来源,认真倾听结对户心中的困扰和期许,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驻村日记上。在驻村走访期间,他了解到复隆村委会辖区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70户人,共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其中县审计局挂包26户,计划20_年全部脱贫。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没有一个村通水泥路,其中阿瓦村直接不通路,下雨时,农户出行深一脚浅一脚、泥滑路烂,人背马驮成了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道路不通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找到局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局里协调,最终将阿瓦村列入通村公路项目,并于20_年4月打通了这条“致富路”。他看到复隆村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他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村委会班子采纳后,他又积极回局里争取资金5000元,并协助村委会到相关部门争取部份资金,修建2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他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比谁都高兴。当他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的情况,他亲自到家做思想工作,鼓励这名孩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试,并动员局包户干部为这名孩子购买相关考试书籍。

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

20_年6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同志分在伏井旧地基片区,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户长会和党小组会,每次他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组长担心他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他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委会干部只好跟着他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他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复隆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复隆村有几个村山高坡陡,局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结对户时,--同志每次都陪同我们前往走访,在爬山涉水途中,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我们走着都心里直打颤,问他怕不怕,他开玩笑说习惯了。实际上,由于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次进村他都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到村里。

在阿瓦通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伏井村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他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村干部和其他驻村干部看他整天风吹日晒,气色也不好,关切的问他累不累,劝他休息几天,他总是说:“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实事,再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要是天天过安逸日子不管事,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安逸了。”目前,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阿瓦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阿瓦村117户446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两年来,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同志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结对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老伴,小女儿住院分娩,他仅仅在产后回家看了一眼,又返回村里继续投入工作。小外孙想爷爷时,总是打电话盯瞩爷爷要注意身体,别忘了吃药。每次爷爷匆匆回家,小外孙总是眼泪汪汪地恳求爷爷不要走。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县审计局挂包的26户基本上都由他一人完成,有时候调查问卷表内容实在太多,村委会干部建议他向单位领导汇报,让领导安排几名年青干部下来帮帮忙,但他总是说审计任务繁重,局里根本抽不出人来,自己晚上多抽出时间加加班就行了。为完成工作任务,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挑灯工作到午夜12点多,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个58岁且身患糖尿病多年,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的人。每次回单位,我们都感觉他又瘦了一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他的体重让人心疼,1米68的人才有48公斤。尽管如此,他不顾大家的劝说和关心,仍然坚守在驻村扶贫岗位上,直到药物无法控制,他才请假住院治疗,但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倔强的他又及时回到工作岗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全局职工,黑井镇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驻黑井镇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他20_、20_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_员的先进性,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2

我叫朱前伦,是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龙井湾组的一个普通农民,一家四口住在几间木结构的老房子里。20_年,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我住的老房子年代久远,只能勉强遮风挡雨,有时候外面下大雨,屋子里就漏小雨,房屋台阶上角已经长起了青苔,有时候下雨天一个不注意就容易摔跤。我家门口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晴天在上面跑起来是尘土飞扬,雨天又变得泥泞不堪,出门深一脚浅一脚十分不方便。

成了建档立卡户之后,我的帮扶人陈应同志就十分积极地联系我们,将我们家纳入入户道路硬化项目,在政府的牵头出资下,没多久施工队就上门了。施工队效率很高,不久后我家门口就有了一条平平整整的入户道路,送施工队走的时候我一直在不停地说谢谢,现在家里的老人出门也放心了,我雨天扛着东西走在上面也方便许多。

20_年,陈应推荐我参加了雨露计划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养殖技术,20_年我参加了政府扶持的烤烟种植项目,家庭收入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0_年,我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政府还对我家的老房子实施了房屋美化,我家住了十多年的老房子经过捡瓦、装板、喷漆、刮瓷等一系列整修,原本住着不安心的老房子也有了新面貌,居住环境好了,住在里面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政府的帮扶同志还经常上门帮我们打扫卫生、收拾房屋,甚至帮着我一起下地做农活,让我感到十分的温暖。

我们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要供孩子读书,以往全靠种地挣点钱,生活困难,平时都是能省则省,家里也是逢年过节才舍得买点肉。

成为建档立卡户之后,政府不仅给我们派发了食用油、大米和猪肉,陈应同志还积极帮我们争取符合条件的扶持项目,教育资助、参合资助、扶贫分红……我家实实在在地从扶贫政策中得到了好处,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政府的资金扶持,现在孩子在贵州读研,我经常跟他说要好好念书,多学本事,不仅是要自己出息,还要回报政府的帮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3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不难想象,调查走马观花、分析大而化之、统计粗枝大叶,怎能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4

“孙老师,太感谢了,这回我和两个娃娃不用租房住了,感谢政府感谢你们”。

竹毫村破岩组村民杨小八在电话里满怀激情,用浓重的苗音汉话这样对我说,而且重复了好几遍,电话里的声音因激动变得沙哑而颤抖。

20_年8月20日,杨小八的新建房最后一扇窗子玻璃安装完毕,自此,坐落于竹毫村破岩组他老屋基上60平米的新房子正式修建完成,村民杨小八一家三口也有了固定的“窝”。

20_年初,我到竹毫村在下组排查中,发现了在破岩组上破岩寨子中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茅屋。

通过了解,这间茅屋是村民杨小三为其在外打工的弟弟杨小八搭建来放置东西的,还准备用于杨小八的两个孩子放假时临时居住,获悉这一情况,我与村委的同志到杨小三家与其座谈,向其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严禁其用于人员居住,只能堆放搁置家具物品,并打电话给远在河南开封务工的杨小八,对其进行政策宣传。

回村后,迅速组织召开村级工作会,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商议,决定先把该户具体情况向镇政府作报告,同时,到宗地孩子租住的地方和孩子的外婆王周香家(宗地镇猛坑村黑关组)了解具体情况。

宗地镇党委书记姚华杰、镇长李树华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赶到现场走访查看,并迅速安排分管住房安全工作的王勇副镇长制定建设计划,拨出专项资金,确定工程队着手规划建设。

该村民组因地处边远,山高路陡,材料运输和施工都极为困难,再加上工程量很小,没有一家队伍愿意接手,后经过镇领导多方协调,从镇里一个较大工程工地找来了“接单人”,并立下“军令状”进场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竹毫村前沿作战队始终坚持每天到现场办公,协调建材的顺畅运输和施工用水用电以及民工的生活保障事宜,镇危改办时常派专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工程如期完工交付。为确保两个孩子尽早搬进入住,我还协调了床、凳、衣柜、生活用品,并及时接通了水电,硬化了房前入户路。

8月30日,杨小八的兄长杨小三年年纪较大,不会讲汉话,接过新房的钥匙时,激动的用苗话连声说到:“感谢镇里村里的关心,我兄弟在得远,要过年才能回来,我代表他谢谢你们了,我帮他招呼好房子,待他回来,一定请领导们来家啰糯务酒(吃饭喝酒)……”,随行的村干部翻译给大家听后,我让村干部告诉他:“不是谢我们,要谢_,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破岩组的苗族百姓才有好房住、才有好水喝、才有好路走”,随后,在新房门前,我拨通了杨小八的电话,出现了文中开始的一幕。

推荐阅读:

  关于苦尽甘来的作文议论文(通用11篇)

  爱从未远去作文(实用4篇)

  掌声为主题的作文怎么解题(优选47篇)

  触动我心的一首歌作文童年(17篇)

  百货公司大减价特点气氛作文(36篇)

  以难忘的游戏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合集33篇)

热门标签: 人物 感想
扶贫的人物事迹和感想作文(必备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