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推荐23篇)

更新时间:2023-12-12 14:40: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

一大早上,苏轼刚刚起床,房间外便传来了一阵 *** *** 。

“喂,你好。”苏轼急忙跑去接。“喂,你是苏轼啵?”“嗯,是的。请问找我有什么是吗?”“我是你妻子呀。”“哦,原来是老婆呀,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现在在江西庐山这儿呢;你快点过来。”“哦,好的。”说完,苏轼便拿起钥匙,走下楼去,开起了小轿车便出发了。

到了庐山,苏轼简直被这天然的氧吧迷住了。苏轼和妻子一起去享受着庐山瀑布的美景。

苏轼从正面观看庐山,似连绵起伏的山岭,他从侧面观看庐山又似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苏轼便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

苏轼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观看庐山;看到的景象却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说

苏轼观看完所有的景点后,便陷入了沉思:这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高大的,还是小巧,长秀的呢?哦,我明白了;我看不清这庐山的真实面目,原来是因为我身处这庐山之中呀。苏轼心中大乐,于是想起了和刚才两句诗对应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脑,把刚才那首诗取名为《题西林壁》,他把这首诗发到了各个好朋友的邮箱中了。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名诗。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2

有一年秋天,我和我的好诗友朱熹受朋友王安石的邀请来到了他的家庐山去玩。一路上,看着庐山的美景,我在想: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王安石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说:“你马上就会知道了。”

到了庐山,我一下车就被庐山的美景震撼了:庐山不论是远看还是近看,都非常美丽。远看,犹如仙境一般: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整个山被云雾缭绕,好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美极了。近看,给人留下画一般的美感,瀑布雄伟壮观,花儿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穿梭于其中。于是,我忍不住作诗的欲望,便在西林寺的墙壁上,把笔一挥,半首诗就在上面展现了出来: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王安石和朱熹看了,连忙夸到:“好手笔,好手笔。”

欣赏完庐山美景,我们到山上的一家土菜馆吃饭,那里的饭菜真好吃呀,有虾、红烧肉、石鱼煎蛋等。吃完饭,我提出想到山顶去玩,他们欣然答应了,到了山顶,我往下看,山下那些高高大大的房子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小小练习本,行走的路人就像一个个的小蚂蚁,不值一提。虽然我站在山顶上,但还是看不到庐山你的全貌,想到这里,我连忙跑回了西林寺,在墙上又写下了下半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完庐山,朱熹看了看太阳说:“太阳快下山了,我们回去吧。”我们相互告别,就各自东奔西走回自己的家了。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3

是苏轼写的一首关于观察庐山反射出来的哲理的诗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4

庐山风景秀美,尤以山峰为胜,当踏上庐山时,山水毓秀的空气扑面而来,心中的疲惫感顿时无影无踪。山峰高耸,奇嶂重叠掩映,高高低低各不相同,树木丛生,山峰在云雾中更显得神秘。潺潺的流水犹如乐章,夹杂着山间鸟鸣兽吼,宛若人间仙境。

拾级而上,景随路转,来到了庐山一处山峰,没有接近时感觉山峰虚无缥缈,仿佛有仙人居住;雾气妖娆,又似美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叮咚的山泉水,好像那清冽的泉水近在眼前一般。

站在山峰下,停住脚步。一处古老的石碑上面,书写着“西林壁”三个古朴的大字,沧桑的气息,令人顿时充满敬畏之情。西林壁是经过人工开凿的一片石壁,上面留有历代文人的书法文章,古韵十足。

近在眼前的是山,远在天边的也是山,同是一座山,我却看不懂。远处山的悠远,不可琢磨,近处的人文气,古老的沧桑孕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浑融,无迹可寻。呵,希望我在山中啊!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5

《题西林壁》这首诗文你一定知道吧!

晚上,我在《小学生必背古诗》里查到了一首古诗,便朗诵起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原来,这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写的。意思是:正面看庐山山岭绵延起伏,侧面望是巍峨耸立的高峰;再从远处近处高低处看,啊,庐山千姿百态各不同。为什么庐山真面目难认清?只因为自己置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概括写出诗人移动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不同,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伟险峻,而且为后两句议论作了铺垫。后两句先说结果,后点明原因,从而更加突出了最后一句。全诗的寓哲理于写景之中,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作全面深入调查,就容易因为个人的局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的道理。爸爸说。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6

一大早上,苏轼刚刚起床,房间外便传来了一阵电话铃声。

“喂,你好。”苏轼急忙跑去接。“喂,你是苏轼啵?”“嗯,是的。请问找我有什么是吗?”“我是你妻子呀。”“哦,原来是老婆呀,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现在在江西庐山这儿呢;你快点过来。”“哦,好的。”说完,苏轼便拿起钥匙,走下楼去,开起了小轿车便出发了。

到了庐山,苏轼简直被这天然的氧吧迷住了。苏轼和妻子一起去享受着庐山瀑布的美景。

苏轼从正面观看庐山,似连绵起伏的山岭,他从侧面观看庐山又似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苏轼便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

苏轼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观看庐山;看到的景象却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说

苏轼观看完所有的景点后,便陷入了沉思:这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高大的,还是小巧,长秀的呢?哦,我明白了;我看不清这庐山的真实面目,原来是因为我身处这庐山之中呀。苏轼心中大乐,于是想起了和刚才两句诗对应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脑,把刚才那首诗取名为《题西林壁》,他把这首诗发到了各个好朋友的邮箱中了。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名诗。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7

大家好,我是宋代诗人苏轼,又名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我是个书法家、文学家、画家,我为人直率坦诚,爱好品茶和交朋友,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47岁那年,到汝州去做官,途经江西庐山,被它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所以,在庐山游玩了十来天,写下了十来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我在庐山里,看到了瀑布,如同银河从天而降,飞溅起来的水花仿佛水晶和珍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出现一道美丽无比的彩虹。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那节奏,犹如一支交响乐,时而缓、时而急、时而弱、时而强,瀑布飞下来的水形成了一片潭,我伸手一摸,一种清凉涌入我的全身,我手一捧,俯下身子喝一口清凉的潭水,顿时神清气爽。山中的野猴跳跃在山间,吸收了山中的灵气,十分机灵,还会时不时的跳出来向你要吃的,山上还有老翁在砍柴、钓鱼。

虽然这些景物很美,但是让我最喜欢的还是庐山的山。庐山横着看时绵延逶迆,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像一把宝剑直插入云霄。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也各不相同,从各面看都不同。

在庐山这几日,让我悟出了: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遮蔽,才能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但我觉得它的美又是那么难以捉摸,我永远无法看清它真实完整的美。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8

“哎,竟然被贬了!”

大诗人苏轼坐在船上,慢慢的向湖南驶去。因为要路过了庐山,所以他准备和当地的朋友去庐山上玩,来散散心。

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迷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霞外,似朵朵芙蓉出水。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路两边群山起伏,林海莽莽。路边还时不时看到一簇簇小黄花。进入庐山山峰里面,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景色和气势也浑然不同。不管怎么看也看不到庐山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不同的地方看庐山,看到的景色不一样,是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啊!”诗人一边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一边自言自语道。“看来如果我想看到庐山的真面目,我必须要离开这个地方,来到一个没有任何遮挡的地方,登高望远,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啊!”于是他便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9

早晨,我从远望去,山上白茫茫的一片,大地被雪覆盖。雪姑娘给大树们送去一件件雪白的衣裳。树上披着一层雪,冰凌垂挂,一串串晶亮的冰凌一尘不染,晶莹剔透,犹如丝绸一般垂挂在树上。看那雪花玲珑剔透,洁白如玉,它像天使的翅膀,它像翩翩起舞的玉蝶,点缀着庐山的崇山俊岭、悬崖峭壁。

阳光透过云彩,照耀着庐山连绵起的山峦。山峦有的像沉睡的狮子;有的像骆驼的驼峰;还有的犹如一位老人,一只手拿着拐杖,一只手指向前方。

顺着老人手指着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处瀑布。一道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每一个水柱冲下来,撞到石头,激起千千万万朵水花,在阳光下化作五彩缤纷的水珠,配着周围雪白的悬崖,美极了!这使我想起李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哦,庐山雪景,它江山如画,山明水色,让人流连忘返!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0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面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毕竟身处何处。四面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毕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潇洒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天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假如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1

有一天,苏轼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游览庐山。因为,他们听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去过庐山,看过庐山瀑布,并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诗篇。他们也想看看这美丽的庐山。

早上一起床,他们就开始启程了。苏轼和她的兄弟姐妹来到庐山脚下,抬头一看:“啊,这么高的山呀!”苏轼的妹妹喊道。他们一边爬山一边看。他们看到山中的树林就像一张长长的绿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着歌,好像在欢迎他们的到来。苏轼和大家一起爬着爬着觉得累了,就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苏轼说:“横着看庐山就像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山岭,到处都是绿色。可爬着爬着景色怎么变了?你们看,侧着一看庐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好像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剑和一棵棵嫩绿的竹笋。”他的弟弟说:“是啊,是啊。你看从远处看像一群群绿色的小绵羊,从近处看山雾环绕,神秘莫测。”接着,他的妹妹说:“从高处看下面是不知深浅的山沟,从下面仰望到处是悬崖峭壁。”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瀑布,水留下来的声音震耳欲聋。原来这就是大诗人李白仰望过的庐山瀑布。看完瀑布后,他们我一言你一语的辩论起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苏轼说:“我们站在庐山的中间,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是因为我们就身在其中。”

游览完庐山后苏轼便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2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3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凉风袭过脸颊,好不惬意!夏姑娘悄悄地退到幕后,秋姑娘粉墨登场。我拿着摄影机,看到了苏轼带着他的老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妹妹苏小妹一起去庐山游玩。

来庐山游玩的游客都赞叹庐山的空气太新鲜了。亲自体验一下,深吸入鼻,清新不已,散发着泥土和高山的气息。我小李森深吸一下,好像进了天然氧吧一样。苏轼举目四望,周围的山岭一座挨着一座,像一只只绵羊,又像一条条青绿色的蛟龙,它们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群山缭绕,更像是那云间的仙境啊!睁大眼睛看,似乎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呢!半山腰轻轻地笼着一层薄雾,一座座山就像一位位仙女披着面纱在舞动……“啊,这庐山真是名不虚传啊!”苏轼赞叹道。

苏轼一边牵着老父亲,一边喊弟弟妹妹跟紧了。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路旁许多参天的古木挺立着——银杏树拿着小扇子,枫树在摇摆着自己的身子,好像在展现它那优美的身材,展示它如火般的热情……

沿着山峰前行,突然奇迹出现了——庐山的山岭改成了山峰的模样!山峰有的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有的像一把利剑……那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苏轼拿出毛笔,挥笔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此,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闻名天下,庐山也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慕名而来,想亲眼目睹庐山的神秘。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大家好!我就是北宋文豪的苏轼,又名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我为人直率坦诚,爱品茶,爱好交友,写的诗纵横恣意,诗体裁广阔,清新豪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47岁离任黄州去汝州时途经江西,我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的山雄秀丽的景色所吸引,进入庐山,我直接跑到高大俊秀的庐山的脚下,从山间落下的瀑布像银河一样从天而降,溅起的水花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升腾雾气,形成一道彩虹。流下的瀑布形成了一潭水,潭的表面到处是波纹,还有我们的倒影,潭的里面,到处是鱼;到处是石子;到处是水草,真是美丽极了!我捧着一手水洗脸,渴了喝一口水,既凉爽又甘甜。听见这庐山里的水、鸟、风,此起彼伏,像一首乐曲。

庐山的水虽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庐山的山。

在这里近看青山云雾蒙蒙,层层苍翠;远看山的轮廓是浅浅的墨绿,像用淡淡的墨色描出来的。向山下望,山下小城像被笼上了一层轻纱,若隐若现,让人看着不禁浮想联翩。“山不在高,有水则灵”。仿佛像在仙境中一样。

这十几天观察景物,让我明白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论。人们只要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处,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要想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5

有一首诗,同学们都很熟悉,那就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讲述的是横着看和侧着看,远看近看,俯视仰视都不一样,只是因为自己在这座山中。

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世间大部分人总认为自己是这件事中的主要人物,当然比那些旁观者更清楚一些,根本不听那些旁观者的建议。可事实死,他们并没有那些旁观者看的,了解的清楚。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人在发现这些事的时候,根本没弄清状况,而旁观者则了解了事情的缘由。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深山之中,根本无法了解这山的形状,结构等等;而不再此山中的人,比如坐在飞机上的就能看到山的总体面貌。

所以,在此我想告诫大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困在某个难解的谜团的时候,不妨问问周围的人,向那些旁观者寻求帮助和合理的建议。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6

今日,我去郊外观赏美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风景宜人的了庐山。山上到处都是云海,有时,云雾冉冉上升,将整个庐山淹没在茫茫云海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瀑布云”的情景,有时它像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不光只是云海,也是“名人”,从山上汇集而来的泉水,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全长近百米。从高高的山头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帘悬挂在空中。

我继续向前,穿棱在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会“变脸”,横着看是壮观的山岭,而侧着看却成了雄伟的山峰。当你身处这景色秀丽的庐山之中,无论偿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望,所见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见了一个个“变脸大王”,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又变成了那样。

“哇!哇!”天池……这些壮观的景象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让人赞叹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庐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还是?我置身于庐山之中,却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样子,可真是当局者迷呀!

这次庐山之旅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突然我诗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取名“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7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还记得首次读《题西林壁》应该是在小学吧,具体是几年级记不得了。当时虽然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但也还是有些似懂非懂,浑浑噩噩的过来了,没多大体会。一路风雨兼程,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参加工作一年。算算到如今已有十余年光景,再次身临其境,却又感触颇多。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目标也好,是无奈也罢,过去既已成事实,就不可能回头了。只是以后的路还很长,大丈夫应该有所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任何一个职业都是一个围城,进来的想出去,还有的想挤进来!这恰恰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谋而合。你已经站在那个高度,你当然可以说那个高度不怎么高,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你的高度已经是高不可攀了!

人生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思维方式!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8

一年春天,我和诗友陆游受王安石的邀请去庐山游玩。

庐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我正沉迷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突然,我脚下一空,跌进了一个泥潭里,我赶紧爬起来,往河里一跳,哇!河水冰凉冰凉的,我浮在水面上,看着雄伟的庐山,不禁感叹:“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晒干衣服,已经到了傍晚了。我们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敲门,问:“请问可以在这借宿一晚吗?”这家主人只是冷冷地说一声:“进来。”但等他看清楚是我们时,连忙说:“快请坐,快请坐!来吃饭吧!”早已饿得饥肠辘辘的我们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便吃得精光,连最后一点儿油也吃了。

晚饭过后,我们外出散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了一条瀑布旁,我们坐在草地上,晚霞把草地变成了金色的,瀑布也为成了金色的,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金色的毛巾挂在那里,看着这美丽的景象,又一句诗脱口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好奇地问:“此句何意?”我笑道:“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而视野太狭窄造成的。”王安石大笑:“老兄,你已经玩了一天还不够呀!哈哈哈!”其他人也捧腹大笑,山中久久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一次旅游在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19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 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 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 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20

在这秋高气爽,金风送暖,秋色宜人的季节,大诗人我到江西庐

山游玩。

我一下马车,就呼吸了一下庐山的新鲜空气。举目四望了一下周围,只见山峰连绵起伏;仿佛像骆驼,又像仙女。横着看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又像陡峭的山峰。

看了这边的景色,苏轼又像前缓缓前行。我停下了脚步,观赏了路旁的树木,“银树像一把扇子,风儿一吹它就不停的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个个火红的脸蛋,万物是多么美呀!”我不禁的赞叹。

接着我又往前走了走,又在一处美不胜收之地停了下来,我又赞美道:“这奇形怪状的石头里的水多么清澈;”并且还赞叹道:“庐山风景真美,处处是青山。”

沿着山峰行走,我在一个地方站了一下准备路准备看庐山的其他风景,却沉默了一会拿出笔,在一个石壁下写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21

金秋时节,秋色宜人,阳光明媚,冷风袭过面颊,好不惬意!夏女孩悄悄的退到背后,秋姑娘摩肩接踵。我拿着摄像机,看到了苏轼带著他的老父亲苏洵、侄子苏辙、亲妹妹苏小妹一起去庐山去玩。来庐山去玩的游人都赞叹庐山的气体太新鮮了。亲身感受一下,深吸进鼻,清爽不己,释放着土壤和大山的气场。我的小李森深深地吸了一口,好像进了天然的氧吧。苏轼抬起眼睛环视四周,周围的群山靠在一起,像一只小羊,又像一只翠绿色的蛟龙的照片,他们谁也不孤单,趾高气扬,山川彷徨,更清晰睁大双眼看,好像这才算是真实的世外桃园呢!山腰缓缓的笼着一层晨雾,一座座山如同一位位小仙女披上面具在扇舞……“啊,这庐山简直精巧绝伦啊!”苏轼赞叹道。苏轼一边扶着老父亲,一边叫他的弟弟妹妹跟紧。她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小道,慢慢向前。

道旁很多叁天的古树坚挺着——樱花树拿着小扇子,红枫树在摆动着自身的身体,仿佛在呈现它那幽美的身型,展现它如火一样的激情……顺着山峰向前,忽然奇迹了——庐山的山岭改为了山峰的样子!山峰有的峰峦雄伟,直插云霄;有的像一把利刃……那边奇峰怪石,形态各异。苏轼拿出软笔,在西林寺的墙面上写了一首诗:“题西林墙”旁边是岭边为峰,附近的高度各不相同。不知庐山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2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题西林壁读后感200字

在上完体育课之前,我刚刚用一支新笔写作业。下课铃响了,我把新笔一丢,便去上我的最爱――体育课去了。上完课回到课室,发现新买的笔不见了。我以为扔到了地上,所以蹲在地上仔细地在地板上找,但却没找着。我怀疑被人偷了。于是,我想:用引蛇出洞这招,看看是谁偷的。过了一会儿,我从笔盒拿出另一支新笔放在桌上。我躲到玻璃窗下窥视着,看了整整十五分钟,还没有小偷出现。我这才心有不甘地去上科学课。

上完科学课,我发现我的笔还在,便下定决心非捉住那个神偷不可。这次,我躲在门后窥视着动静。不久,我看见有个人鬼鬼祟祟地跑了进来。我注意看着他。他拿起笔就走,我气得火冒三丈,二话不说快速跑进去,一把捉住他的手。他见笔的主人来了,匆匆忙忙放下笔,但已来不及了。我用批评的语气对他说:你以后别再偷笔了!知知道了。此时,他的脸红得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低着头不敢看我一眼。

从此,我们全班同学的笔再也没丢过了。

题西林壁读后感2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世界地图引出的一课,这篇课文我受的启发最大。我认为课文中的魏格纳非常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因为教授都叫他不必为此事枉费心机了,可是他的心却毫不动摇,坚持不懈,不轻易改变自己想。后来他勤奋钻研,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证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哪!魏格纳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做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并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我要好好学习魏格纳这种永不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精神。

题西林壁读后感200字

最近我读了一章叫《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住的观察日记,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才能。

蟋蟀住宅的标准很严格,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点挖掘出来,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它的住宅是那么的简朴、清洁、干燥,而且很卫生,上面清楚地写着蟋蟀的盖房时间,而且它的盖房工具是那么柔弱,只是一个像锯的后腿,而且它的工具(也就是后腿)和头发一样细,一样软,我们用头发挖掘土地,根本不可能挖掘出这样的洞穴,而蟋蟀却用它的工具挖掘出了九寸长、一指字典的一个舒适的洞穴。这表现了蟋蟀是那样地聪明、勤劳。

在家里,我就像一个小皇帝,没有一点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不满意就要大必雷霆,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直到满足了自己的要求,才肯满足,这次读了《蟋蟀的住宅》心里不免生出惭愧之情。因为我在家里一碰到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地解决,而是故意去偷懒去逃避,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吗?不!我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题西林壁读后感2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1084年5月和朋友在游庐山西林寺的时候所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庐山的景色多么雄奇壮观呀!虽然我没去过庐山,但我已经感觉到了庐山,感受着庐山的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那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分析事物。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23

在上完体育课之前,我刚刚用一支新笔写作业。下课铃响了,我把新笔一丢,便去上我的最爱――体育课去了。上完课回到课室,发现新买的笔不见了。我以为扔到了地上,所以蹲在地上仔细地在地板上找,但却没找着。我怀疑被人偷了。于是,我想:用“引蛇出洞”这招,看看是谁偷的。过了一会儿,我从笔盒拿出另一支新笔放在桌上。我躲到玻璃窗下窥视着,看了整整十五分钟,还没有“小偷”出现。我这才心有不甘地去上科学课。

上完科学课,我发现我的笔还在,便下定决心非捉住那个“神偷”不可。这次,我躲在门后窥视着动静。不久,我看见有个人鬼鬼祟祟地跑了进来。我注意看着他。他拿起笔就走,我气得火冒三丈,二话不说快速跑进去,一把捉住他的手。他见笔的主人来了,匆匆忙忙放下笔,但已来不及了。我用批评的语气对他说:“你以后别再偷笔了!”“知……知道了。”此时,他的脸红得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低着头不敢看我一眼。

从此,我们全班同学的笔再也没丢过了。

推荐阅读:

  家乡的风俗习惯或者小吃作文(汇总82篇)

  老式洗衣机作文400字(推荐31篇)

  丢手帕的作文(实用71篇)

  被家长打光屁股的作文1000字(热门23篇)

  跟老师学下象棋的作文(合集47篇)

  看电影地雷战的作文(通用48篇)

题西林壁100作文400字(推荐2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初二应用文范文:致家长的一封信

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应用文范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儿子霖霖。今天,我想和你们谈一谈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寐以求的梦想。小时候,我对自己的梦想还比较模糊,一会儿

初中作文2023-05-08 12:05:02

原来幸福这么简单初中记叙文800字

幸福如一杯刚煮好的咖啡,需要你细细品味,片刻的苦涩后是一种贴心的温暖和香甜,似乎有种被感动的幸福存入了心间,浓浓的,熨帖在心头,难以忘怀,尽管只有一瞬间。《原来幸福这么简单初中记叙文800字》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来幸福这么简单初

初中作文2023-05-08 12:05:01

快乐的童年八年级记叙文600字

童年童年是五彩的,孩子是快乐的就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虽然一触即碎,却越发让我们珍惜它的存在。《快乐的童年八年级记叙文600字》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快乐的童年八年级记叙文600字篇一  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五彩缤纷的吧,我的童年也是一

600字作文2023-05-08 12:05:21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三议论文

我们身边也有风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风景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对最熟悉的地方缺少观察,缺少好奇心,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三议论文》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初三议论文篇一  每当金色的光辉透过窗口

初中作文2023-05-08 12:05:20

初中应用文写作范文:一封书信

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应用文写作范文:一封书信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早上,我出门寄信。 一封普普通通的信:署名,日期,还有邮票。谁也不会知道,这封信的寄处与收处是一个地方,我想除了我自己。 嘈杂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直地伫立让

初中作文2023-05-08 12:05:19

九年级以凝聚为话题的议论文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东流入海;亿万座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穹。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则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凝聚了爱的力量。《九年级以凝聚为话题的议论文》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九年级以凝聚为话题的议论文篇一  每当夕阳

初中作文2023-05-08 1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