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3-06-02 14:28: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抗震救灾是指抗震救灾和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互动、分级负责、地域优先、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震救灾精神论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篇1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15位亲人。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复制”这种大爱。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通百姓也要“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些爱心,少些冷漠;多吃亏,别占便宜;多助人为乐,别损人利己;多大公无私,别自私自利。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既不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需要献出自己的亲人,只是献出一点个人利益,应该不难做到。大家都做到了,我们的社会就更美好,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篇2

  拿起手中这沉重的笔,却不知道如何写起。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那一张张震憾人心的画面,耳边听到的还是那声嘶力竭的呼喊,那痛彻心肺的哭泣,那悲惨的呻吟……

  “灾难”,多么可怕的两个字啊!生命,在这场突然的浩劫面前显得如此地渺小,如此地不堪一击,就算是全力地反抗和斗争,能够唤回几许年轻的生命,又能否使倒下的生命重新站起?人类在自然灾害前是多么的渺小,地震、海啸、洪水、火灾……各种各样的灾难频频发生,就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刹那,顿时,乌云密布,就在那接下来的一刹那,美丽的一切都变得不堪一击。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曾经繁华的城市刹那间化为一片废墟,曾经的美好家园转瞬间变为死亡的坟墓,曾经的欢歌笑语、和平安宁顷刻间荡然无存。到处人心惶惶,新闻里反复的报道死亡人数以及失踪人数……既然,我们不能够控制自然灾害,那我们就应该从本身做起!

  我们要重点知晓防灾的基本要素,当灾难不约而至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恐慌,更不能等死,那是最愚蠢的行为,我们应该对各种的灾难做出各种反应。例如在发生地震时,如有条件,应把软的物品放在头顶,躲在桌子一类物品下,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应马上跑到空地;在突发海啸、洪水时,尽量跑到高处或紧紧抱住一根坚固的桌子;在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到空地,千万不能够采取跳楼的措施。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些措施,不再为灾难的降临而慌忙的束手无策。

  而在我们面临灾难的考验时,是否应让我们好好反省一下,灾难的发生与我们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对于破坏环境,我们不能在屡教不改了,否则,大自然就将会一点一点的偿还我们,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不过,更可怕的还是不顾所有,破坏环境的我们——人类!我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它的细节,总是在不经意间做出了破外环境的举动,正是因为这些平日里不经意间的举动,而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我们用破坏环境获取自己的利益,环境又慢慢地偿还我们,我们再用曾经的利益来换取生命,这种循环,不觉得很可笑吗?

  曾经的世界多么美好,可惜的就是,那些美好都只属于曾经……现在,环境因人类的作为而变得越来越糟糕,变得不堪一击,于是,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这是我们破坏环境后的代价!值得吗?回答:不值得!

  呵,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改变一点,我相信,世界一定会恢复曾经的容貌!

  让我们记住这个口号:关爱生命,防灾减灾!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篇3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之后,灾区的少年儿童面对巨大的伤痛和磨难,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当教学楼摇摇欲坠的时候,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这些英雄少年,有的连续四五个小时徒手刨开废墟,抢救同学;有的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推开在即将倒塌的围墙前的同学,自己却被砸倒;有的带领同学在黑暗中唱歌,战胜恐惧……他们展现了我们小学生的精神风貌.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人,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还有个映秀镇二年级小同学压在废墟后,带领同学们在黑暗中唱歌,被救后,还几次协助武警战士们救出其他的小同学。头上留下了伤疤。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推荐阅读:

  孟晚舟回国的议论文【五篇】

  告诉孩子怎样保护眼睛初一议论文范文三篇

  抗疫主题论文3000字范文三篇

  奋进新征程大学生论文【4篇】

  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十三篇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三篇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中国

中国,论文摘要: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昆明迎来了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历史机遇,但目前昆明的国际化程度在自由贸易区内相比并不算高,还有不少制约因素。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发展也是按产业结构由低到高进行的,其产业发展状况与国家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产业结

经济论文2023-02-02

浅析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学安排及建议

浅析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学安排及建议,根据 财政 部《关于开展 农村 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甘肃省财政厅的有关工作部署。甘肃省中华 会计 函授学校兰州分校于 6月4日率先在榆中县举办了一期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来 自全县 5个乡镇的 77位学员参加了培训榆中县共有农村财会人员 3

经济论文2023-02-02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 一、卜凯和研究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 完整理解美国学者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研究必须从卜凯(John Lossing Buck)开始,因为卜凯不仅划 时代 地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一套最完善的调查资料,并且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看法一直 影响 着后来的学者。而卜凯太太赛珍珠(Pea

经济论文2023-02-02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十大趋势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十大趋势,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利一技与知识之间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知识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一分显著的。知识经济下,强调对知识的重视,对人的能力(包括脑力和体力)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两者开发管理重点的不同决定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提高国

经济论文2023-02-02

政府公共职能缺失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

政府公共职能缺失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中国 现代 服务业长期低水平的稳态状况,与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公共职能缺失和 经济 发展 模式有直接联系。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政府将资源过多投入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的领域,直接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的短缺使居民形成未来的不确定预期,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储蓄率增

经济论文2023-02-02

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

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 进入到21世纪,我国大多数高校越来越重视课程群建设,许多教师就课程群及其建设的有关问题开展了研究。总括起来主要是从课程群的概念、课程群建设的目的、课程群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而开展研究。王卫平(2007)认为课程群是指属于同一学科、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构成的整体

经济论文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