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学习风格的意义及培养方法

更新时间:2023-01-19 10:52:5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个体的人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有感知、记忆、和思维三个要素,优良的学习风格会促进学生发展其特长,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其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优良学习风格的培养。

一、感知风格培养的方法

感知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得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性,感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基础。感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①场独立性。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能独立自觉地学习。在感知时,很少兼顾背景因素,而是就事论事,倾向于以自己独立的标准来觉察、判断地理事物。善于区分、辨别相似的、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偏爱自然地理,对某些具体的地理事物、规律、成因理解、记忆较深,但往往把握不住地理事物的整体性。②场依存性。这类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受外在动机支配,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在感知时,充分考虑背景因素,注重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对地理事物间的层次、相互关联把握得较好,但对地理事物的具体内容、细节分析得不够清楚。不擅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情境中区分地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偏爱人文地理。

独立性者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对相似的地理概念能进行辨别分化,能找出概念各自的关键内涵和概念间的区别,因而学起来比较轻松、准确。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场独立性者形成概念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意识,从而训练这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分散辨析时,先将这些概念分散到教材中,逐步出现,让场依存性者依赖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已知知识逐个理解,掌握概念。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细节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教学时,对这类学生还要经常给予结果反馈,评价激励。

二、记忆风格的培养方法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力,地理教材中大量的地名、分布、规律、原理就不能被掌握。因此记忆对地理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与能否精确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记忆力有强有弱,记忆方式也各不相同。

记忆风格有两类:①趋异型。这类学生记忆时往往关注两个事物的相异处。他们能精确地知觉新的地理信息,能清晰地把握新旧地理材料间的细微差别,对新旧学习材料能进行精确的分化,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识记,从而能准确地回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检索并使用已有信息。②趋同型:这类学生记忆时较多的关注两个事物间的相同点。他们不善于对新旧地理材料进行精确分化,倾向于迅速将新的地理信息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中,并不加严格区分地混杂在一起,囫囵吞枣,笼统记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识记不详,在脑中保持较为模糊的印象,从而无法精确回忆。

为增强记忆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培养以下记忆法:①分部学习法。即将难度较大,需较多记忆的整块地理学习材料分解为若干部分,各部分的学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提高记忆效果。②多媒体学习法。目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利用多种联系通道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表现时空跨度大的地理事件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们展现的地理事物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学起来格外轻松、愉快,且容易理解,记忆深刻。③重点突破法。即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或其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或所要记忆的部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点明晰地区分开来,有利于学生的初次识记准确无误,也有利于学生趋异记忆。此法对于地名、物产等方面的教学更富有现实意义。

三、思维风格的培养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思维的过程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思维过程。学习者的思维主要有:①分析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独立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分析性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善于在脑中把认识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综合思考,分析能力较强。②综合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依存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较多地采用整体性认知,对需要整体把握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就容易囫囵吞枣。

分析型和综合型风格的学生,各有所长。但分析和综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只分析,不综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之,只综合,不分析,就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注意分析和综合的有效结合:

①先分析后综合。即先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理解各部分的要点后,再综合整理,将各部分一以贯之、联成一体。②先综合后分析。即先将地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各个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综合性特点,然后再对各个要素进行深刻、透彻地分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以上两种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展分析型和综合型学生的分析特长和综合特长,同时也分别训练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和准确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千差万别的,但优良的学习风格,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师应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目前的地理课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推荐阅读: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论地质钻探技术的应用论文

  数学统计调查及误差的种类探讨

  基于几何学构建本科生构造地质学实习课内容体系

  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增强物理学习的内动力

热门标签: 地理
论地理学习风格的意义及培养方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内容摘要:经济效益的评价是考察经济行为效率以及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归纳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原则,以使效益评价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

经济论文2023-01-30

浅谈行政区经济理论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启示

浅谈行政区经济理论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启示, 行政区经济理论是我国人文地理学家刘君德教授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区域行政经济理论。它的提出是建基于我国行政区划丰富的历史经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和社会纷繁复杂的具体改革实践以及综合了当时国内外区域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学科学术思想深厚土壤

经济论文2023-01-30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新 经济 条件下 企业 内部控制有许多 问题 值得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将要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问题,也有国家化问题,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等,需要认真 研究 。2、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适应 电子 商务 发展 的需要。专家们预

经济论文2023-01-30

浅析地缘经济理论进展与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选择

浅析地缘经济理论进展与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选择, 一、地缘经济理论进展梳理 (一)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 地缘经济是与地缘政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转变而逐步形成的。学术界一致认为,最早提出地缘经济概念的是美国学者爱德华 路特瓦克,他于1990 年发表《从地缘政治到地缘

经济论文2023-01-30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也逐步朝着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变革了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模式。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极大的进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进步基

经济论文2023-01-30

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生产要素, 摘要:生产要素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但其没有阐明生产要素的主次和优劣,基于此,本文提出主导生产要素概念,并对世界主导生产要素的历史演进进行了考察,农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工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资本,后工业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技术、管理

经济论文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