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38篇)

更新时间:2023-11-11 20:29:5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健康柳州建设为载体,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精准施策推进健康柳州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为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注入强大动力。新技术新科学的加速渗透融合,为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全市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多产业交叉融合的格局逐渐形成,为健康医疗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有利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面临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和持续流行,使我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短板和弱项更加凸显。全市人口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波动下降。同时,不同区域发展进程的差异,对人口数量和分布影响较大,对各项公共卫生政策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求更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迅速,要求卫生健康领域加快做好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和转变,更加注重提升健康服务和产品的效率和质量,更加优化服务体验。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民生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柳州建设迈出更大步伐的发展目标。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战略、理念和方式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转型任务。在我市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卫生健康工作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和民生支撑,也要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中高速增长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如何适应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着力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丰富公共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提供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全体居民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是摆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

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为重点,创新引人、用人机制,对内打破人才就业单位限制,加大县域人才到市级对口单位学习、市级单位人才到县级交流锻炼人次,鼓励县域人才在县(区)间合理流动,鼓励县级行政单位对基层岗位专业人员以劳务派遣方式引进人才,鼓励市级公共服务部门以集团管理形式统筹安排县(区)本系统人才;对外以市为招聘单位,为县域用人单位统招统分,对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域创业、技术入股等在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大力实施“大学生基层就业支持计划”,大力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边远地区和基层工作。将项目招商与招智相结合,把企业作为引进、培养人才的载体,把项目建设作为引进、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发挥人才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实施柳州市乡村振兴书记队伍“头雁计划”,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3

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用地优先顺序,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分类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建设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用地。创新产业用地供应配置方式,采取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租赁与出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各类产业用地。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和“增存挂钩”计划指标配置原则,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建立土地供给与节约集约用地挂钩机制,为重大交通项目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预留配套发展用地。试行“带方案出让土地”审批服务新模式,通过联席共审,将方案的编制、审批前移至土地公开出让前。全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提升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综合施策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将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纳入土地一级整理建设内容,实行工业用地“净地”出让。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以上优先用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增减挂钩项目要将不低于10%的周转指标优先用于项目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从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药事、医院感染控制、临床路径等方面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等级医院评审,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改革公立医院评估机制和管理机制,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改革和管理质量;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临床路径;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提升采供血机构服务和管理能力,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力度,提升千人口献血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完善药事服务管理体系,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开展药品临床应用培训、监管及监测,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提升全市临床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切实改善医疗机构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构建“健康管理-预防-急救-治疗-康复-护理”全方位、全流程、立体化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综合治疗模式,推进中医多专业联合诊疗和中医综合治疗。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明确分工协作任务,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急慢分治医疗服务模式,提供高效、精准、前沿的医疗服务。

专栏4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工程

推进柳州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和危重症救治中心、红会医院迁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推动一批重点县级医院基础设施达到三级医院标准;评定有条件、有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强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建设。

4.医疗信息化建设工程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5

专栏5:重点镇乡名录

—————————————————————————————————————————

鱼峰区:雒容镇、里雍镇、白沙镇

柳北区:沙塘镇、石碑坪镇、长塘镇

柳南区:太阳村镇、洛满镇

柳江区:拉堡镇、进德镇、成团镇、穿山镇

鹿寨县:鹿寨镇、中渡镇、江口乡、寨沙镇

柳城县:大埔镇、沙埔镇、六塘镇、东泉镇、凤山镇

融安县:长安镇、大将镇、大良镇、浮石镇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和睦镇、安太乡、三防镇、拱洞乡、大年乡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八江镇、斗江镇、良口乡、丹洲镇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6

立足县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充分发挥与粤桂协助、国家对口帮扶单位等交流合作机制和发展平台,通过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园区共建等市场化方式,多层次开展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共谋发展的跨地域对口合作中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子。

创新产业园区战略合作模式。构建协调沟通、资源分配、产业配套等合作机制,推动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由竞争走向合作。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之路,积极运用飞地园区模式,根据各产业园区区位、基础配套、产链环境,整合同类型、同产业、同方向的产业园区,围绕产业链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争创自治区一县一策创新型县(区)、自治区级高新区,争取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平台在县域落地。对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区级优秀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大扶持和激励力度,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广西(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实施跨区域旅游合作。借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品牌优势,立足融水、三江民族旅游区建设,与桂林市共同打造柳州民族风情旅游带,积极融入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河池-柳州-桂林-贺州-来宾环线和“千里西江”黄金旅游走廊建设。同时,联合河池以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和黎平县开发跨界景区景点,共建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市场营销一体化、旅游服务标准化等事宜,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增强柳州民族风情旅游文化品牌的吸引力。

促进科创元素交汇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县域率先共建区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城镇带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高新企业科创要素资源,合力在汽车、机械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加强重大科创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发挥产业优势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柳东新区滨江智谷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搭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和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7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v^^v^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v^^v^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v^、^v^决策部署,充分认清大卫生、大健康发展布局在体制机制、结构素质等方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抢抓“十四五”布局机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注重质量,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深入推进综合医改,着力破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质化医疗服务的矛盾,创新开展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体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储备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卫生健康人才、科技、信息等内涵建设,调整供给结构,优化就医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便捷高效的均质化健康服务,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显著提升,为我市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和区域医疗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v^^v^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主线,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和应急储备能力,着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着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着力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着力发展现代能源装备,进一步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能源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柳州市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和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围绕重点能源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建管并重、适度超前、提升品质,加快构建多源、多向、多点的能源设施供应体系,完善智能、精细、高效的运行调度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柳州市能源安全可靠。

——坚持绿色低碳。加快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超常规措施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发展水平新跨越。

——坚持节约优先。科学划定能源消费总量红线,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降低用能成本。

——坚持区域统筹。围绕自治区能源清洁转型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压减燃煤,协同推进与北部湾地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产业新城等重点区域能源供应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地区能源设施建设和清洁转型。

——坚持改革驱动。深化电力、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放开能源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多元竞争的能源市场主体。强化能源市场监管服务,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坚持服务民生。补齐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等能源发展短板,着力提升设施保障能力和清洁用能水平,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能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普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能源合作更加广泛,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5年,柳州全社会用电量达24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配置更加合理,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煤炭、成品油、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消费比重分别为55%、、5%和。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以下,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5%。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9

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规范、稳定、透明、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支持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加母基金规模,加大对县域产业投资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发起设立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各类产业发 展基金。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打造物权融资服务体系,活化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强化外来资本,凝聚政策活力。引导政策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作用,鼓励国有投资机构、国有担保公司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整镇推进方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撬动投资杠杆,不断优化县域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优质项目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县域经济发展。激活金融要素,更有效地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市级投融资平台等作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加快落实《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农业农村建设,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循环农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0

加强县域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依托自然生态分布,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扎实推进柳州全域“一环四廊、多带多点”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以效益发挥为目标充实建设内容,完善建设、管护、利用机制,推进经济与绿色共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巩固并继续提升县域森林覆盖率水平,增加活力木蓄积量,提升森林品质,建设森林综合体,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谋划开展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提高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利用柳江水系在有条件地区规划打造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周边气候环境。进一步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大绿化生态体系。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柳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乡村花园建设工程、城区和道路绿化工程、有机茶园建设工程、中药材园建设工程、湿地县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程、森林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森林旅游产业工程和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等十一大生态建设保护工程。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1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加快形成大病重病在市级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解决、小病在基层解决的就医格局。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发展社区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规范服务标准,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履约质量。以县域为单位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公益主导、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资源配置重点从物质要素向人才技术要素转变。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模式、技术、管理创新,推进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和方式方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消耗环节的流程管理。建立医院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促进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医院文化。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大力推行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医行廉洁的医务人员队伍,塑造行业清风正气。

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结合《“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_-2025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县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县域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工作,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和医疗联合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薪酬总量,落实分配自主权。研究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科学确定和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推动设立公立医院合理确定内部薪酬机构。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合理保障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专栏6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程

1.分级诊疗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2

实施生产流程生态改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挖价值链,提高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协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改造提升高效治污。开启环保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水平。指导帮扶企业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和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关停淘汰严格准入。对属于不符合生态环境相关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选址、不具备污染物达标排放能力的县域工业“散乱污”场所,按自治区和柳州市有关规定予以关停取缔。制定并严格执行招商准入制度,着力引进有责任、有实力、有技术、有规模、环保达标的企业。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负面清单的相关要求,对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明确清单、禁止引进。健全落户企业联审联批、环保准入和“一票否决”制度,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环境风险大的企业落户园区,全面梳理和评估落户企业的产业风险。

落实责任完善考核。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为目标制定规划,落实目标,夯实责任,明确考核。按照“产品环保不达标淘汰产品,工艺不达标淘汰工艺,设备不达标淘汰设备,企业不达标淘汰企业,管理不达标则组建新的管理团队”的原则,编制“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方案,对园区企业从工艺、设备、产品、敏感物料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度、国标加民标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各县(区)地方政府要将高污染企业淘汰改造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专项考核,由县(区)淘汰改造协调小组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监督、考核当地高污染企业淘汰、改造工作。考评验收结果作为部门、乡镇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并与项目审批、财政资金补助相挂钩。

专栏8:生态环保工程

—————————————————————————————————————————

环境综合整治。沿江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建设项目;北部生态新区沙塘河河道整治及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莫道江南支(下游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污水处理。太阳村镇污水处理工程;石碑坪镇污水处理工程;拉沟乡村屯污水治理系统项目;三江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及河东片区污水处理工程;鹿寨县导江乡、四排镇、平山镇和拉沟乡生活无害化处理项目;柳城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提标改造工程。

垃圾处理。三江县建筑垃圾填埋场工程;融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鹿寨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3

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对市属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城市主城区进行差别发展、特色发展。

推动柳江、鹿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大县城战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将鹿寨打造成自治区经济强县。

推动柳城、融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粮食和甘蔗、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保护农业发展空间,防止耕地非农化,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以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集聚。

推动融水、三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实行保护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建成重要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功能区。适度开发能源,发展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充分利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窗口期,大力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

图1柳州市县域分类考核分布图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4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统筹规划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基本配置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加强设备装备建设。到2025年,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配备、业务用房、装备设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实现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数达到每万常住人口人的标准、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数达到每万常住人口人的标准。建成柳州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和危重症救治中心,提升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适时推进柳州市级中心血站建设。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以公立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继续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构建部门高效协同、分级管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平急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设置卫生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健全完善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医学救援预案全覆盖。加强卫生应急与医疗信息化协同。针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场景,加强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缩短从常态到应急处置的转换时间。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等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的体制机制,完善分级分层、快速灵敏、协同高效的响应机制,明确不同级别响应的启动标准和流程。完善首诊负责、联合会诊等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水平,优化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推进卫生应急知识技能普及化。大力促进卫生应急救援知识普及与技能训练,开展“五进”活动,提升全民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推动在全市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社会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加强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加强传染病预警监测机制建设,继续加强重点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疾病防控,积极防控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推动实施第三轮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控措施,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坚持打好防艾攻坚战、持久战。推进肺结核防治综合服务,规范和扩大肺结核筛查、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筛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疫情。提升地中海贫血防治能力,实现严重类型地贫“零”出生。

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达到90%,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人群救治救助综合保障。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精神类临床科室能力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

专栏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升食品安全监测评估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建设,逐步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提高食品污染物风险识别能力。健全市、县两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业人才队伍,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全面提升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

1.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

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市、县(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适时推进市级中心血站建设项目。

2.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推进县级医疗机构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

3.卫生应急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市、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设柳州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应急装备设备投入,推动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

4.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柳州市公共卫生应急和危重症救治中心,完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哨点)标准化建设。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推进集中隔离场所的建设和储备工作,做好方舱医院的建设准备工作。

5.重大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工程

开展人禽流感与SARS防控监测、地贫防治监测、麻风病监测,开展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狂犬病、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监测和评估;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监测;开展青少年、成人、高校大学生烟草流行监测;开展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肿瘤随访登记、死因监测;开展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完善全国伤害监测体系建设,拓展儿童伤害监测。

6.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程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传染病监测诊疗工程;实施第三轮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实施结核病防治工程;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肝吸虫病防治、土源性线虫防治、包虫病防治。

7.慢性病综合防控

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程;加强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和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和并发症早期筛查试点。

8.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工程

支持各级精神病医疗机构建设,实现三级医院精神科和县级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全覆盖。支持柳州市社会福利医院建设区域性有影响力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心理治疗师培训、心理救援应急队伍建设和心理援助热线建设。

9.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营养监测评估的实验室能力建设。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5

完善县级财政收入增长评估预测机制,合理设定年度财税收入增长目标。明确自然资源和规划、房管、市场监督、财政等税收保障单位的责任分工,实现涉税信息数据共享,部门联动,实现综合治税收入增长。组织力量加强对零星闲散税收的征管,堵塞偷漏税收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和完善税收跨区交叉督查机制,对零税收或企业产出与纳税明显不符的企业进行专项督查。对各县(区)内税源定期摸底,建立征管台账,按月分解任务,抓实收入。

按照“激励更有效、事权更清晰、保障更有力”的总体思路,引导县域财政由“土地财政”逐步转向“税收财政”;完善财政奖补措施,激励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减轻县级配套负担;加大生态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引导县域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对产业基础薄弱的乡镇财政性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调动县域谋发展、抓发展、促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严控政府负债,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

加大对县域产业发展的激励措施。整合市级产业类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自治区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优先支持发展潜力较大的工业经济强县发展,对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的县域给予资金、用地等生产要素支持,加大各级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工业投资项目,市属银行机构每年新增工业项目建设贷款(3年以上)额度不少于100亿元。加大强优企业上台阶奖励力度,设立工业园区上台阶奖励,设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及设备购置投资奖励,设研发设计奖励,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分别给予不同级别奖励。支持各县(区)高水平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农业综合性园区等,对认定的国家、自治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6

国家继续支持后发地区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设机遇。国家明确提出,从20_年到2050年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奋斗目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是最大短板,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先后出台了多项适用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后发地区的有关政策,在资金使用、项目申报、土地指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倾斜,这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为全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利好。“十四五”时期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后发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谋划,主动对接,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国家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县域经济开放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为全市县域经济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大湾区腾笼换鸟也是县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好的机遇。在推进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巩固拓展我市在大湾区市场农产品的优势方面,打造面向粤港澳的“菜篮子”“果园子”“米袋子”基地,满足大湾区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要,对促进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补齐短板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县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期,国家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这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提供了新的机遇。全市农村分布广、农村人口多,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将是全市县域经济未来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发展潜力所在。因此,应抢抓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统筹谋划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培育和乡村人才培养,为实现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新技术和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十四五”期间普遍应用,同时由新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发展模式也将层出不穷。5G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5G技术将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融合发展,这对县域传统企业提升发展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新经济形势下的消费升级,带动消费产品结构升级和新零售模式兴起,居民消费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品质逐渐升级,追求品质生活、互动体验、个性定制、便捷服务,崇尚绿色、健康、环保、节能的新生活方式已成为消费主流。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夕阳红产业将会加大投入力度,国内养老相关的消费需求会逐步释放。全市县域生态环境好,产品丰富,在新消费经济形势和基础设施投资升级带动下,各县(区)文化、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7

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以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文旅康养、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产业,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优化钢铁工艺流程,改进产业链条,推动机械制造产业、矿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服务业绿色发展新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完善绿色物流建设支持政策。加快转变农林牧业发展方式,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健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推广政策机制,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环保产业优化升级,落实环保产业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提高环保产业优势领域核心竞争力,打造环保产业发展“柳州模式”。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8

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薄弱地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卫生人员配置力度。扩大人民群众需求较大的养生保健、中医营养、中医护理等人才培养规模。将师承教育贯穿中医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中医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培养。优化医学教育培养体系,加强西医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优化民间确有专长人员准入路径,打造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加速推动中医药医疗卫生人才分类评价,建立健全符合中医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和转化。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建设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教、研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在诊断、治疗、院内制剂等研究与标准化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以院内制剂为代表的中药特色制剂研发。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重点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及临床研究,搭建中医药科研平台。推进市中医医院东院区中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中医药科研教学、传承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国际化的中医药科研方法,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以及中医诊疗技术研究。

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完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机制,开展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中西医临床协同攻关。加强各级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9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加强县级以上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开展中医类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试点工作。完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提升基层中医、西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

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健全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促进医养结合。探索和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整合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养老服务。

加强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柳州本土的“侗医药”“苗医药”的民族医药文化挖掘和品牌建设,打造品牌亮点。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开发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通过中医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与养生、旅游等产业融合,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5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中医医院扩容提升工程

推进柳州市中医医院柳侯院区提升改造项目、柳江区中医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实施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加强基层中医服务建设工程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到2025年,全部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

3.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卓越中医药师资培养计划。开展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培训项目、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项目、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4.中医药传承发展科研专项计划

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及临床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中医药人员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以及中医诊疗技术研究。

5.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计划

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19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全面落实和适应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社会环境,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人口形势监测预警,协调跨部门信息互动共享,完善出生人口统计和质量管理,提高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落实“双岗”联系人制度,实现基层“双岗”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协助建立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权益保障等服务供给和政策体系,推动落实父母育儿假制度,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进计生家庭系列保险承保人数实现逐年增长。

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加快发展形式多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行“医育结合”新模式。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托育服务综合监管,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托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依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为区域内托育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者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和科学育儿指导等。实施托育服务增量提质工程,推进建设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力争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位数达到个,推动形成制度完善、运营良好、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托育服务体系。

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推广妇女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建立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和70%。保障孕产妇、新生儿安全与健康,加强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质量规范化管理,强化孕产妇健康管理和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提高妇女儿童营养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倡导母乳喂养,预防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提高避孕服务和性健康服务可及性,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保持在98%左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90%。产前筛查率不低于8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于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期筛查和失能预防体系。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完善智慧助老就医服务,提升老年人日常就医便利服务水平。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康复医院或护理院转型,注重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医疗护理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推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0%以上;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比达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床位的占比达30%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100%。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疾病综合防控和健康促进活动,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巩固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高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采取派驻、临村延伸服务、流动巡诊等方式,保障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动态清零,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专栏3  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工程

1.优生优育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人口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人口形势分析研判。

2.托育增量提质工程

推进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支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等部门建设具有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性的普惠托育园(中心),到2025年,市级建成l个示范性、综合性普惠托育园(中心),50%的县、区建成综合性普惠托育园(中心)。

3.健康妇幼示范工程

开展母婴安全行动、健康儿童计划、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妇女两癌检查、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4.妇幼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0

发展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全市县域旅游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大环境营造、精细化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一批观光旅游精品。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生态康养+旅游、工业+旅游发展。充分挖掘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和丰富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重点旅游区建设,实现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都市风貌、乡村风情等各类旅游资源要素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县域品牌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发展走上质量效益型增长之路。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入驻,带动县域酒店住宿业整体水平提升。鼓励发展主题酒店、新形态酒店、农庄民宿等多类型酒店。支持城中区、鱼峰区、柳北区、鹿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融水苗族自治县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级、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支持三江侗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支持融安县、柳江区、柳南区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柳城县创建广西公园城市试点县。支持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创5A景区建设。

发展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县域支柱产业,各县(区)要从自身空间格局、资源要素、特色优势着手,充分利用丰富的桑蚕文化、稻渔文化、茶叶文化、油茶文化等农耕文化和侗、苗、瑶等民族的节庆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中医药文化、民族体育、工业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民族风情街区、田园综合体、非遗传承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业集聚空间,将融安骑楼建成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加快柳州油茶文化内涵的凝练和研究,做好油茶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开展主题活动与宣传策划,建立多元、长效、立体的柳州油茶产业宣传推介体系,宣传好油茶和柳州的历史文化,持续推出柳州油茶文化体验游线路。积极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大力挖掘文化IP,在深化、物化、转化上做文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意、研学、旅游等,形成文化新业态,建成一批差异化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成立相关投资发展资金牵引社会资本。从投资奖励、税收贡献奖励、人才引进奖励等方面出台奖励措施,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中小微文化企业。重点策划创作反映城市化进程和基层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文化作品。鼓励民族工艺品生产、优秀文化节目演出。持续办好节庆活动,重点推进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鹿寨“走进神奇中渡”文化旅游节、融安龙舟公开赛、柳江荷花文化旅游节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支持融水、三江办好自治县成立周年大庆,支持各民族乡办好乡庆。鼓励各县(区)依据当地乡村特色,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1

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优化社会办医鼓励政策,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高层次的高水平综合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师执业区域注册,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民营医院跨区域办医,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引导促进第三方独立设置机构发展。加强社会办医行业监管,完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社会办医环境。

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增加规范化健康管理供给,重点增加慢性病、职业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服务。拓展预防保健服务,加强重大风险因素评估、干预、筛查防治和健康管理。培育高端健康体检产业,积极引进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品牌。加快发展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体检、专业护理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市场调查、咨询、管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引导发展专业、独立的医学检验、卫生检测、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机构。促进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

加快医药和健康用品制造业提质升级。支持与国内外先进医药企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优质仿制药研发使用,推动治疗重大疾病专利到期药品实现仿制上市,加快临床急需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壮大中药民族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中药民族药,推动重大中药壮瑶药产品研制,提升产业化水平。培育发展药食两用及药用保健品产业,重点发展本地特色中药民族药材为主的药食两用保健食品。积极扶持优质中药饮品和中成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医疗机构挖掘整理、研发、使用、推广中药制剂。继续打造中医药壮瑶医药等民族药的知名品牌,力争建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体系。

推动健康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等业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推进医养融合产业发展。鼓励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医养融合养护机构,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健康产业服务集群。支持医院发展临终关怀服务。探索建立医养融合中医养老“院中院”模式。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

专栏8  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1.社会办医发展工程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成立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诊所改革试点、管理式医疗试点和健康管理组织培育。

2.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工程

依托洛维工业集中区、新兴工业园区打造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继续壮大我市中医药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青蒿、草珊瑚等中草药种植产业,推动相关药品、药材产业发展。

3.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柳州特色、经济效益好的健康旅游区、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精品项目。实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试点工程,建设一批高端健康养老基地。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2

实施新一轮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大力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逐步恢复荒毁耕地,有序推进退果(桉)还田,保证耕地面积和质量。加快重点灌区续建与更新改造、加强水库灌区及节水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山区山塘水库灌渠补漏加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甘蔗、茶叶、茶油、桑叶等产业灌溉工程建设,确保产业发展用水。全面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重点实施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护岸及抢险道路、农村河道治理等工程。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健全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山洪灾害预警等系统,建立河湖动态监测监管机制,积极推动广西首个河道“天眼”监测系统,大大提高河湖动态监测监管能力。争取将沿江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乡镇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加快县城供水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民航以及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市域内镇镇通二级路,加快县域二级公路联通项目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加快农村标准农田、山塘水库加固、小河流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项目建设。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修复、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围绕发展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及配套、标准厂房、港口码头、物流基地等产业载体建设。

第一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支持鹿寨等有条件县(区)创建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专栏6: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鹿寨城北至柳东新区公路、鹿寨高铁北站至柳东新区公路、国道G357和睦至融水段改造工程、融水县环城扶贫旅游公路A段(城北易扶安置点至康田返乡创业园)一级公路。梅林航电枢纽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洋溪水利枢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乡镇供排水重大项目。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4

柳州市属能源资源匮乏地区,除少量电力能源本地生产外,煤、油、气、电等能源均以外部调入为主,能源外购比例超过90%以上。“十三五”期间,柳州市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专栏1-1 “十三五”时期柳州市能源结构

——天然气供应。柳州市现有两条天然气长输管道中缅天然气长输管道支线和中石化LNG项目输气管道工程柳州管道。截至20_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用长输管道天然气接收门站2座,建成并投用天然气高压管道、次高压管道,柳西高中压调压站1座天然气中中压调压站4座,市区均可以使用长输管道天然气。全市管道燃气用户(含管道焦炉煤气和管道天然气)共计38万户,年供气量为亿m3。全市城镇燃气企业已形成120万m3天然气储气设施,并启动扩能改造。县域范围内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鹿寨县等县区的燃气公司已建设有相应的储气设施,已形成亿m3/年的气源站规模和区域年销售的储气能力。

——成品油供应。全市在营成品油油库4座,分别是鹧鸪江油库(库容万立方米)、进德油库(库容5万立方米)、百朋油库(库容万立方米)和工联油库(库容万立方米),总库容万立方米。随着鹧鸪江油库扩容改造项目的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成品油总库容将达到万立方米。全市现有成品油批发企业106家,加油站(点)226个,汽柴油销售量达到万吨。成品油管道建设方面,目前柳州有一条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下设柳州泵站、柳州库站、桂林站、河池站、南丹站5座输油站,由柳州输油管理处统一管理。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十三五”期间,柳州市坚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不断提升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持续应用。水电方面,柳州市水资源丰富,水电一直是电力生产的主力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小水电134座,总装机万千瓦。风能方面,初步形成了以融安、融水、三江三县为中心的山区风电基地,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目前风电装机容量万千瓦,计划建设风电项目50余个,预估装机容量将超过600万千瓦。生物质能方面,开发利用形式涵盖农林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发电等。柳城生物质发电项目、立冲沟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治理与循环利用项目已经投产运行。太阳能方面,结合全市太阳能资源条件及产业特点,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等融合发展,目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万千瓦以上。

2.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十三五”时期,围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_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万吨标煤,年均增速从“十二五”期间的调整到“十三五”期间的%。柳州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可再生能源供应提速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0个百分点,油品、天然气、一次电力、生物质能消费比重均有所提高。天然气加速替代焦炉煤气,天然气供应量占燃气总量的比重达到,除柳北河北半岛以外,主城区基本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图1-1 “十三五”柳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情况

3.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消费行业更加集中

“十三五”时期,全市能源消费加速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集中,能源消费格局快速形成。柳北区成为全市主要能源消费地区。20_年,柳州市12个县(区)、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呈现“五升七降”状态,其中柳北区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成为全市能源消费大户。工业园区能源消费比重及结构不断优化。20_年,全市11个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63%,能源消费总量为万吨标煤,占全市的(不含柳钢),消费品种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煤炭消费比重大,20_年,全市煤炭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比重近,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原煤的消费量为万吨,消费占比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分别为45%、、。黑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费占比较大。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万吨标准煤。其中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占比,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增速较快。

4.节能降耗取得较大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5

(6)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紧抓国家扶持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的契机,立足市情实际,鼓励乡镇和农村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积极开展户用分布式光伏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工程,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建设;有序发展分散式风电;鼓励建设生物天然气和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实现种养、燃料、有机肥一体化的农村生态循环经济。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能源应用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样板;统筹考虑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能源发展需求、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分类推进电能替代

专栏3-2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重点建设项目

——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煤改气”工程,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柳钢热轧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项目、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项目、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熟料6000吨生产线技改项目。

——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项目。水电建设项目,洋溪水利枢纽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风电建设项目,柳江区、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风电场建设;太阳能光伏建设项目,柳城古砦光伏发电项目,柳城县和鹿寨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生物质能建设项目,鹿寨40MW生物质发电项目、融安垃圾发电项目。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为重点,以拓宽节能空间、推进节能工作覆盖面为重心,通过强化行业能效准入,实施各项能效提升计划,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强化行业能效准入

突出能效指标的引导作用。以用电消耗和煤炭消耗为重点,全面摸清全市工业和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在现有市级能耗限额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覆盖全市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体系,出台《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能效目录》。探索建立产业能效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节能计量、统计、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能耗定额管理、能效公示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控制机制,修订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实施能效提升计划

(1)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

进一步实施锅炉(窑炉)、电机、配电电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计划,促进节能降耗。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管理,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在深入分析自身能源利用状况并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标杆,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落实管理和技术改造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推进重点企业能效监控体系建设。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建设智慧能源管控中心,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类能源的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等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目标。

(2)实施绿色建筑能效提升计划

强化绿色建筑顶层设计。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开展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质量验收,加强绿色建筑项目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及按图施工,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支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创建,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空气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源等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供能系统,积极推动发展太阳能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区。提高绿色建筑科技创新能力。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加快发展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化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程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3)实施交通能效提升计划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6

加强人才要素支撑保障。完善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培育模式,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工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使用激励机制,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中医特色技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西学中”人员规模,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保障,对各级疾控机构进行核编并补齐空编,加大用编进人计划倾斜力度,组建“平急结合”快速应急响应队伍和应急决策专家团队,扶持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疫专业人才。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和名医遴选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围绕学(专)科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临床技术传承,逐步形成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结构分布合理、素质能力优良的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人才引育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逐步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加强急需短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本市公共卫生和急需紧缺专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特点,鼓励支持用人单位用好用足相应倾斜政策。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合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多举措加强公共卫生、重症、感染、急诊、儿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康复、全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补充。依托医联体“市招县用”“县招乡用”人才下沉机制,打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制度“壁垒”。大力推进乡村医疗人才“订单定向”行动,切实解决乡村医疗人才短缺问题。推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配备,加强护士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探索医疗教育相融合,支持教育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校医人才的有效供给。

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进卫生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制定以医德医风、实践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为主导的评价标准。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追踪考核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对绩效工资总量实行动态调整,充分激活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性。鼓励创新内部分配激励,重点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工作岗位倾斜。加大人才激励、人才奖惩制度建设,落实科技成果奖励、科研成果转化、人才荣誉奖励等激励政策,形成人才政策聚集洼地。

专栏7  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1.继续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引进和培养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到2025年,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博士学历人数达300名以上。

2.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每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不少于80名专科本土化人才。

3.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医院管理、临床药师、卫生信息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公共卫生、重症、感染、急诊、儿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康复、全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7

——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着力解决卫生健康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优质整合,中西医协调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多元参与,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强化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强化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创新。

——共治共享,改善民生。激励民众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柳州。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经济共享。

——把握机遇,创新驱动。把握柳州市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契机,发挥好现有医疗设施优化布局以及人才、设备、技术服务优势,提升柳州医疗服务辐射能力,积极参与区域城市间的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推进跨区域医疗合作平台的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市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第三节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健康柳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立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健康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民身心健康素质达到新水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高质量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健康柳州。

2.具体指标

——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区前列。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较20_年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保持低位水平。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明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级疾控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平急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基本形成。

——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持续控制地中海贫血危害,重大慢性病和心理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减缓,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8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县域经济体系为方向,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县域经济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民生改善成效更加显著。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由追求增速向追求质量与速度增长同步转变。“十四五”期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区)达8个以上、超300亿元的县(区)达7个以上。鹿寨县争取迈入“西部百强县”和“500亿工业强县”行列,柳江区争取经济总量进入广西十强县行列,柳北区、柳南区加快向西部高质量发展百强城区冲刺。

高质量发展特征更为明显。县域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更为普遍,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打造成功。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现代服务业在推动工农业提质升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向乡镇加快布局延伸。构建起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在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工业实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服务业扩量提质。

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通过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和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县域资源在各县域单位有效流通,加速有限资源有效集聚,减少同质竞争,集中资源干大事,利于产业效益、品牌、市场扩张,增加县域经济整体竞争能力,最终形成更加优化的产业布局。

县域经济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市级层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数据向县域倾斜,激活县域发展活力,促进县域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完善的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效果,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持续增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表2 “十四五”时期柳州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5

年均增长

或累计增速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500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约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绿色生态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按自治区下达指标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约束性

空气质量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按自治区下达指标

约束性

年平均浓度

(μg/m3)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66

约束性

安全保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按自治区下达指标

约束性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29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引导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农业和工业需求为导向,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鼓励城市服务企业为县域提供服务。

加快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施农业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工程。在现有“融安金桔”“三江茶叶”“融水田鲤”等品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打造更多领域县域公用品牌,力争实现每个县(区)新增2个以上公用品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主体进行商标注册,积极申报省市级名牌,绿色无公害有机“三品”认证。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县域企业、县域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乡村振兴专项金融借贷产品和保险产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鼓励县域龙头企业通过兼并、上市等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鼓励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为县域企业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林权等抵押入市融资。

柳州十

推荐阅读:

  宜川县防雷检测工作计划(推荐14篇)

  帮扶村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合集28篇)

  电厂春季安全生产工作计划(通用39篇)

  热电厂生产工作计划范文(共12篇)

  社区政策理论宣讲工作计划(汇总27篇)

  项目生产经理开展工作计划(通用32篇)

热门标签: 工作计划
柳州十四五工作计划(3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