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7篇)

更新时间:2023-10-28 17:26: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1

1、由于危重病人数量增加,病房床位紧张,致使院前的许多危重病人呼叫而不能出诊,或出诊接回后而不能住院治疗,急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不畅,造成危重病人滞留在急诊科,家属又不愿意转院,存在医疗隐患。

2、急诊病人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情绪容易激动,急诊医务人员发生暴力事件的风险大,今年医务人员被患者及家属殴打事件3起。

3、白天正常上班时间,急诊CT对急诊病人与平诊病人交替做检查(做1个急诊病人、做1个平诊病人),急诊病人不能及时完成检查,有时需要等待1~2小时,急诊病人在放射科等待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

4、急诊留观室的医疗文件未进行信息化管理,留观病历、医嘱等均为人工手写。

5、急诊观察室处于老楼的一层,是整个老楼的通道,环境嘈杂,院外上卫生间、打水等闲杂人员多,医疗资源被占用,给病人的治疗休息造成影响。

以上问题希望得到领导重视并协助解决。

6、护士人力结构欠合理,目前3年以下护士占护士总人数的。护理人员年轻化,危重病人多等均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加强护理规范、核心制度、重点环节的培训、督查工作。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7、病房陪护管理实施困难

(1)急救创伤病房处于第三住院部7楼,尽管医院实施陪护卡制度,但陪护进出通道众多,没有陪护卡家属任然可以自行上病房;(2)急诊病房一病区处于老住院部2楼,地理位置的特殊。两个病区举全科医护人员之力,陪护管理虽有成效,但实施困难。特别是夜间租陪护床多的现象,给病房临床工作带来很大隐患。

建议:从院级层面加强陪护及陪护床的管理。

8.急诊病房一病区由于病人危重,病情变化快,上呼吸机、进行血液灌流等抢救措施多,在该区设立了5张床位的抢救室,专门收治病情危重、多科协调无法收治住院、需要监护或呼吸机等抢救治疗的危重病人,而老住院部没有中心供氧和中心负压供应,使用氧气瓶频繁,夜间抽血等处置多,科室现有护工人员不足,无法安排护工进行夜间值班,给临床护士带来诸多不便,临床护理工作存在隐患。

建议:增加护工人数,安排合适的护工上岗,解决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及送标本等问题。

9、20_年10月急救创伤病房成立,在发展的路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多发伤和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单发伤的治疗上有所突破,我们将更加规范危急重病人的诊治,确保病人的绿色通道,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七、明年工作安排

1、对医疗质量管理紧抓不懈,并持续改进,树立公益,规范,预防为主的行医宗旨。

2、积极培训各级医务人员,使我科医疗技术水平跨上新台阶。

3、建立创伤病房,简化急诊流程,真正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充分调动全科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使科内经济收入更上一层楼。

5、鼓励科内同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予以大力支持。

6、继续派人出去进修学习.

7、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以便能更加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顺利完成了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1、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_年版)》的要求,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按照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不定期抽查各病区护理质量1~2次,对上月存在问题进行追踪督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护理指标,全年各项护理检查合格。

2、组织疑难病例讨论20次、业务学习12次20学时、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和分享4次、业务查房12次、教学查房12次,强调护理安全和预见性护理评估,着重保障患者安全。

3、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_版)”的要求,切实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翻身、擦浴、按摩、洗头、修剪指甲等,得到患者的好评。

4、深入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部组织的“品管圈”竞赛活动中,荣获集体三等奖二项、最佳创意奖一项。

5、急诊科全年工作量见下表:

就诊人次

清创人次

急诊手术

留观人次

抢救人次

院前急救

2786(呼救)

2230(出车)

1526(接送患者)

急诊抢救室

154378

1391

10350

急诊一病区

14307 (住院人次)

急诊二病区

10254(住院人次)

EICU

2726(住院人次)

干部保健

325(住院人次)

急诊观察室

25752

输液室

28974(输液人次)

6、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6起,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讨论、演练、原因分析等,起到了警钟长鸣、强化护理安全的作用。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3

神经内科实行护士岗位科学管理,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倾斜,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方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如科室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组长系数班、二级责护班、一级责护班,其余白班,护士的P班、N班,护师P班,N班,主管护士P班、N班。)

而且科室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将工作考核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作为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4

1、教学: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教学工作,承担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急救技术以及沟通、应急等方面的能力,完成学院本科理论教学86学时,实验教学328学时,贵州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理论授课10学时。率先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开展“微课”试讲及竞赛活动。荣获护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一项。临床实习带教见下表:

科室小讲座次数

病例讨论

出科理论考试次数

平均成绩

130

科室小讲座次数

教学查房

出科理论考试次数

平均成绩

136

2、科研:获得省级科研课题一项,专利三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1篇。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

1、积极参加院部、科研部、护理部举办的各种学习班。

2、科内业务培训:根据科室和护理部护理技能培训计划,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及专科特点,制定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计划,理论学习20项及考试1次,技能培训及考核18项。讲座情况见下表: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外出学习汇报

片区护士

吴永清

急诊科护患沟通技巧

苏小林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品管圈

Meta分析原理与实践

微课设计、实践与应用;碎片化学习方式

李涛、罗公印、陈素贞

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

龙盛双

MOOC学习汇报

罗公印、罗丹、李烨炜、陈素贞

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测定

高级生命支持

蒋德玉

10月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魏其梅

11月

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与处理

吴永清

12月

外出学习汇报

王小鹏

陈格

3、外出学习:为了更好的学习急危重症先进的抢救技术及理念,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研究新进展,先后派出外出学术交流18人次,院外专科护士培训1人,院内进修1人,学习回来后,在片区内进行知识传播,把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与大家一起分享,推动急危重症学科向前发展。

4、学历提升情况:2人在读博士,护士1人完成硕士学历,3人完成本科学历,5人本科在读。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6

神经内科对全科护士进行了晨会交班、床旁交班、文明用语、文明举止的规范化培训,规定科室所有人员的站队、交班语言及形式以及床旁交接的顺序等等问题。对于特殊病人或危重病人护士长则采用提问与指导的方式促进大家互相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科内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科室对多个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人,且让年轻护士参与其中,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沟通交流能力;并加强年轻护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以更好更专业的为患者服务。

无逢隙服务,更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神经内科病房推行全程无缝隙服务。做到患者手续有人办,住院有人管,心理有人慰,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从患者入院、住院到出院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和24小时无缝隙护理。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按照规定的接诊流程接诊;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按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成立责任护理小组,白天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夜晚实行上级护士负责制;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在一周内电话随访并登记患者的康复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和答疑解惑。每月组织“优质护理服务标兵”评选,树典型,学先进,更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生命线。神经内科从患者入、出院着手,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便病人就诊治疗,实现护理流程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提高过程。对危重症护理、危重病人转运不断简化、优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并给每一位患者发放护患联系卡,建立出院随访热线,把无微不至的护理服务从病人延伸到家属,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以来,科室护士的意识提高了,由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由以完成工作为目的转变为真诚的为病人提供帮助;通过基础护理的落实,病人的舒适感增加了;通过专科护理的落实,病人的安全感增加了;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病人不再把护士当成只会打针、发药的人,而更多的是把护士当成倾听患者心声、为患者解决困难的白衣天使;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满意度——满意度由原来的95%提高到了99%,同时也提升了科室效益,更树立了医院护理品牌。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7

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定期对年轻医生和规培医生进行讲座及全科政治学习,并同时予以考勤。树立全科工作人员医疗公益思想。讨论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人心,树立讲学习、讲团结、比贡献的良好科室氛围。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始终把急救工作放在首位,简化应诊程序,保证“绿色通道”通畅,赢得第一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及护理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为病人提供饮用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_号、取药等,在便民措施中增设饮水机、输液椅、配备坐式便盆、小被子、拐杖等,实施预约换药、预约输液治疗,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全科人员主动出资、出力为困难大学生、贫困山区失学儿童、“三无”病人、110送来的伤病人等热心服务不计其数,不计任何报酬。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在三甲复评和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期间,很多医生护士放弃双休日,主动加班,顺利完成评审工作,并获得医院的一致好评。收到患者送锦旗十面,感谢信八封。多名护士多次得到病人提名表扬,在护理部进行的季度病人满意度调查中,急诊片区干部保健病房全年各季度满意率调查分数均在99分以上,位列全院第一名。

推荐阅读:

  违法处理业务工作计划(90篇)

  新学期大学学生工作计划(通用3篇)

  公交站台保洁工作计划(实用24篇)

  三培养两打造工作计划(共11篇)

  销售2023工作计划书(汇总77篇)

  保健行业新年工作计划(共86篇)

热门标签: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