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韵例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7 10:59: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诗经》韵例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韵例分析报告

  从交韵的处置看《诗经》韵例的分析

                  宋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对《诗经》的韵例作了如下分析:一、从韵在 句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句尾韵和句中韵,句中韵又叫变相句尾韵。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 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三、从韵脚相互距离看,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 交韵。

  其他的古汉语教材对《诗经》韵例的分析与此大致相同。例如,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古汉语筒论》对《诗经》韵例作了这样的分析:第一,韵脚所在 (1)韵脚在句末的;

  (2)韵脚在句末上一宇的。第二,一韵到底与换韵 (1) 一韵到底.;(2)换韵。第 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与交韵 (1)句句押韵;(2)隔句押韵;(3)交韵。所用词 语虽然略有不同,但与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诗经》韵例的分析相比,从角度到 标?Hi都是一致的。

  用这种角度标准对交韵诗章进行分析和处置,就会遇着一定的困难。例如:《邮风. 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莫,泡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始。""養"和"美"相押, 闻是脂部字;"异"和"赔"相押,是职之通韵。从前在句中的位置看,是句尾韵;从韵脚 相互距离看,是交韵。可是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看呢,是一韵到底呢还是换韵呢?对此,王 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有一个解释:"交韵例外,不算换韵。"那么,能算是一前到底 吗?显然也不能。究竞算什么呢?只能什么也不算。也就是说,对于交韵诗章,根本就不能 用第二条标准去分析。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题解》说:"从一章所用的韵数 看,虽然不止一个韵,但不属于前后换韵,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也是无法分析的意思。

  我认为,对这类诗章不能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的角度去分析,这是很难理解的,用"例 外"或"特殊情况"去解释也难以服人。因为此类诗章为数并不少。仅据王力先生的举巧, 纯交就有《否南.野有死廣》《邮风.静女》《周南.兔置》《鄙风.鹤之奔奔》《曹 风.下泉》《小雅.皇皇者华》《小雅.鱼丽》《小雅.节南山》《小雅.桑息》《小雅. 白华》《小雅.飄叶》《大雅.思齐》《大雅.大明》《大雅.桑柔》等十四章> 复交韵有 《邮风.谷风》《小雅.大东》《周颂.離》《大雅.瞻Cp》等四章;不完全交韵又有《召 南.行露》《召南.小星》《邮风.柏舟》《邮风.燕燕》《王风.泰离》《郑风.有女同 车》《秦风.无衣》《趣风.东山》《小雅.四牡》《小雅.夭保》《小雅.采厳》《小难 •六月》《小雅.斯干》《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小宛》《大雅.皇矣》《大雅.卷 阿》《大Hi; •桑柔》《鲁颂.閩宫》等十九章。共三十七章。

  这类诗章之所以难分析,恐怕问题出在分析的标准和对标准的理解上。先看第二条标准 "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按字面理解,应该说的是一章当中用了几个韵,或者一个,或者 两个,或者三个,等等,总之,是可以计算的。按这个理解,《邮风.静女》第三章是可以 分析的,是用了两个韵,一个腊部,一个职之通韵。但是,第二条标准下面又有两条具体标 准。从具体标准来看,一个是"一韵到底,,当然是一章只用了一个韵;另一个是"换韵", 说的似乎又不是用了几个韵,不是指数目的多少,而是指韵部是否改换,换一次也是换韵, 换两次也是換韵,与数目无关。按这个糖准看,《邮风.静女》第三章应该属于换韵,但和 一般换韵又有不同,换得太频繁,一句一换,四句诗换了三次韵,而且只是两个韵部换来换 去。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推而广之,百句的交韵诗章就是换韵九十九次了,也是两个 韵部倒来倒去,这未免有点滑稽,因此还是不承认它是换韵为好。

  再看第三条标准"韵脚相互的JE离"。从字面上理解,应该说的是"韵的距离,下 面一、二两个小标准和它是一致的,或者句句押韵,也就是每句都有一个韵脚;或者隔句押 韵,也就是说痛一句才有一个韵脚》但挺交韵列为第三个小标准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和前两 个标准是相重迭的,它们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东西。照此分析下来,《邮风.静女》第三章可 以说既是交韵又是句句押韵。因为从韵脚(不一定是同部字〉的相互距离看,每句都有一个 韵脚,当然该是句句押韵。这样的分析是会引起混乱的。

  看来,如何处置交韵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一九八0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 力先生的《诗经齒读》,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谈到了《诗经》的韵例问题,现将王先生对《诗 经》韵例的分析标准摘出与本文有关的部分条列如下:一、韵在句中的位置 (1)韵脚; (2)虚字脚。二、韵在章中的位置1、一韵到底 (1〉偶句韵;(2〉首句入韵;

  (3)句句用韵。2、两韵以上的诗章 (1〉一般换韵;(2)交韵;(3)抱韵。王先生 把交韵和一般换韵、.抱韵弁列起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们都指的是同韵部的押韵 宇在一章中的安排形式,一般换韵就是前后分开安排,交韵就是交叉安排,抱前就是中间与 前后分开安排。但是就"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纠缠 不清的问题。一般说来,偶句韵和句句韵不可能只存在于一韵到底的诗章中,两韵以上的诗 章中也存在偶句韵和句句的情况。这在韵例分析上就出现了交叉。例如:《邮风.谷风》 第三章:"径以渭油,堤湯其扯;宴尔新昏,不我屑以(之部)。毋逝我梁,毋发我苟。我 躬不阅,違維我后(侯部〉?"这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 诗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显然是偶句韵。再如:《邮风.静女》第二章:"静女其变,始我形 管(元部)。影管有烤,说译女美(微脂合韵)。"这也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 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诗也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明显地属于句句韵。另外,就交韵来说,全 部属于雨韵以上的诗章,却又毫无例外地属于句句韵(不完全交韵不在内)。由于存在着上 述这些矛盾交叉的情况,"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本人设想,将《诗经》韵例的分析标准作如下修改:

  一、韵脚在句中的位置 二、韵脚在章中的位置 三、韵在章中的分布

  ①句尾韵 ①痛句韵 ①一韵到底

  ②句中韵 ②句句韵 ②中间换韵

  ③交韵

  前两个标准只就韵脚来说,不涉及韵部,也就是不涉及同韵字。第三个标准谈的是同押一^ 韵部fhj韵脚。三个标准,界限分明,就不会有互相扯皮的现象了。还以《邮风.静女》第三 章为例.可以作如下分析: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句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交韵,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交叉分布。

  这样处置交韵,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类型诗章的分析呢?试再分析两例。例一,《小雅. 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違朝矣。"从韵 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中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属于搞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 看,属于一韵到底(肖部〉,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全面分布。例二,《小雅.大东》:"维 南有宾,不可以簾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括酒衆(阳部〉。维南有算,载翁其舌;维北有 斗,西柄之揭(月部)。"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降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中间换韵.也就是同韵部的豹脚前后分布。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样的标准是合适的.既合理地安排了交韵,又不影响对其他类型 诗章的正确分析,也不存在无法分析的情况•当然,《诗经》的用韵格式是多样的,还有许 多变化的情况,但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 、

  【责任编辑张军】

  《诗经》韵例分析报告

  1986年第4期 .辽宁大学学报 总第80期

  从交韵的处置看《诗经》韵例的分析

                  宋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对《诗经》的韵例作了如下分析:一、从韵在 句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句尾韵和句中韵,句中韵又叫变相句尾韵。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 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三、从韵脚相互距离看,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 交韵。

  其他的古汉语教材对《诗经》韵例的分析与此大致相同。例如,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古汉语筒论》对《诗经》韵例作了这样的分析:第一,韵脚所在 (1)韵脚在句末的;

  (2)韵脚在句末上一宇的。第二,一韵到底与换韵 (1) 一韵到底.;(2)换韵。第 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与交韵 (1)句句押韵;(2)隔句押韵;(3)交韵。所用词 语虽然略有不同,但与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诗经》韵例的分析相比,从角度到 标?Hi都是一致的。

  用这种角度标准对交韵诗章进行分析和处置,就会遇着一定的困难。例如:《邮风. 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莫,泡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始。""養"和"美"相押, 闻是脂部字;"异"和"赔"相押,是职之通韵。从前在句中的位置看,是句尾韵;从韵脚 相互距离看,是交韵。可是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看呢,是一韵到底呢还是换韵呢?对此,王 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有一个解释:"交韵例外,不算换韵。"那么,能算是一前到底 吗?显然也不能。究竞算什么呢?只能什么也不算。也就是说,对于交韵诗章,根本就不能 用第二条标准去分析。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题解》说:"从一章所用的韵数 看,虽然不止一个韵,但不属于前后换韵,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也是无法分析的意思。

  我认为,对这类诗章不能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的角度去分析,这是很难理解的,用"例 外"或"特殊情况"去解释也难以服人。因为此类诗章为数并不少。仅据王力先生的举巧, 纯交就有《否南.野有死廣》《邮风.静女》《周南.兔置》《鄙风.鹤之奔奔》《曹 风.下泉》《小雅.皇皇者华》《小雅.鱼丽》《小雅.节南山》《小雅.桑息》《小雅. 白华》《小雅.飄叶》《大雅.思齐》《大雅.大明》《大雅.桑柔》等十四章> 复交韵有 《邮风.谷风》《小雅.大东》《周颂.離》《大雅.瞻Cp》等四章;不完全交韵又有《召 南.行露》《召南.小星》《邮风.柏舟》《邮风.燕燕》《王风.泰离》《郑风.有女同 车》《秦风.无衣》《趣风.东山》《小雅.四牡》《小雅.夭保》《小雅.采厳》《小难 •六月》《小雅.斯干》《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小宛》《大雅.皇矣》《大雅.卷 阿》《大Hi; •桑柔》《鲁颂.閩宫》等十九章。共三十七章。

  这类诗章之所以难分析,恐怕问题出在分析的标准和对标准的理解上。先看第二条标准 "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按字面理解,应该说的是一章当中用了几个韵,或者一个,或者 两个,或者三个,等等,总之,是可以计算的。按这个理解,《邮风.静女》第三章是可以 分析的,是用了两个韵,一个腊部,一个职之通韵。但是,第二条标准下面又有两条具体标 准。从具体标准来看,一个是"一韵到底,,当然是一章只用了一个韵;另一个是"换韵", 说的似乎又不是用了几个韵,不是指数目的多少,而是指韵部是否改换,换一次也是换韵, 换两次也是換韵,与数目无关。按这个糖准看,《邮风.静女》第三章应该属于换韵,但和 一般换韵又有不同,换得太频繁,一句一换,四句诗换了三次韵,而且只是两个韵部换来换 去。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推而广之,百句的交韵诗章就是换韵九十九次了,也是两个 韵部倒来倒去,这未免有点滑稽,因此还是不承认它是换韵为好。

  —95 —

  © 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再看第三条标准"韵脚相互的JE离"。从字面上理解,应该说的是"韵的距离,下 面一、二两个小标准和它是一致的,或者句句押韵,也就是每句都有一个韵脚;或者隔句押 韵,也就是说痛一句才有一个韵脚》但挺交韵列为第三个小标准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和前两 个标准是相重迭的,它们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东西。照此分析下来,《邮风.静女》第三章可 以说既是交韵又是句句押韵。因为从韵脚(不一定是同部字〉的相互距离看,每句都有一个 韵脚,当然该是句句押韵。这样的分析是会引起混乱的。

  看来,如何处置交韵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一九八0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 力先生的《诗经齒读》,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谈到了《诗经》的韵例问题,现将王先生对《诗 经》韵例的分析标准摘出与本文有关的部分条列如下:一、韵在句中的位置 (1)韵脚; (2)虚字脚。二、韵在章中的位置1、一韵到底 (1〉偶句韵;(2〉首句入韵;

  (3)句句用韵。2、两韵以上的诗章 (1〉一般换韵;(2)交韵;(3)抱韵。王先生 把交韵和一般换韵、.抱韵弁列起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们都指的是同韵部的押韵 宇在一章中的安排形式,一般换韵就是前后分开安排,交韵就是交叉安排,抱前就是中间与 前后分开安排。但是就"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纠缠 不清的问题。一般说来,偶句韵和句句韵不可能只存在于一韵到底的诗章中,两韵以上的诗 章中也存在偶句韵和句句的情况。这在韵例分析上就出现了交叉。例如:《邮风.谷风》 第三章:"径以渭油,堤湯其扯;宴尔新昏,不我屑以(之部)。毋逝我梁,毋发我苟。我 躬不阅,違維我后(侯部〉?"这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 诗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显然是偶句韵。再如:《邮风.静女》第二章:"静女其变,始我形 管(元部)。影管有烤,说译女美(微脂合韵)。"这也是王力先生所举的两韵以上诗章中 一般换韵的例子。这章诗也不属于一.韵到底但却明显地属于句句韵。另外,就交韵来说,全 部属于雨韵以上的诗章,却又毫无例外地属于句句韵(不完全交韵不在内)。由于存在着上 述这些矛盾交叉的情况,"一韵到底"和"两韵以上的诗章"的分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本人设想,将《诗经》韵例的分析标准作如下修改:

  一、韵脚在句中的位置 二、韵脚在章中的位置 三、韵在章中的分布

  ①句尾韵 ①痛句韵 ①一韵到底

  ②句中韵 ②句句韵 ②中间换韵

  ③交韵

  前两个标准只就韵脚来说,不涉及韵部,也就是不涉及同韵字。第三个标准谈的是同押一^ 韵部fhj韵脚。三个标准,界限分明,就不会有互相扯皮的现象了。还以《邮风.静女》第三 章为例.可以作如下分析: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句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交韵,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交叉分布。

  这样处置交韵,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类型诗章的分析呢?试再分析两例。例一,《小雅. 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違朝矣。"从韵 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中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属于搞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 看,属于一韵到底(肖部〉,也就是同韵部的韵脚全面分布。例二,《小雅.大东》:"维 南有宾,不可以簾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括酒衆(阳部〉。维南有算,载翁其舌;维北有 斗,西柄之揭(月部)。"从韵脚在句中的位置看,属于句尾韵;从韵脚在章中的位置看, 属于降句韵;从韵在章中的分布看,属于中间换韵.也就是同韵部的豹脚前后分布。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样的标准是合适的.既合理地安排了交韵,又不影响对其他类型 诗章的正确分析,也不存在无法分析的情况•当然,《诗经》的用韵格式是多样的,还有许 多变化的情况,但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

  《诗经》韵例分析报告

  古代汉语重点总结

  一、【汉字的起源】: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契刻说、图画说。

  重点掌握:1、结绳说: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周易》《庄子》,结绳的具体方法:“事大,大结起绳;事小,小结其绳。”清末有学者认为结绳是一种“结形字母书”。结绳之法并没有与语言发生直接的联系,不能表现复杂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不能起到记录、传播和保存语言的作用,所以他既不是文字符号,也不可能发展为文字。

  2、八卦说:八卦是古人用来占断吉凶休咎用的八种符号,源于《周易》。其卦形与卦名为:乾、坤、震、巽、坎、離、艮、兑。这些卦形象征大自然的八种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也可用来象征人伦(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众女、少男、少女)、社会地位、各种禽兽、人体各种器官等多种意义。

  3、仓颉造字说:战国时,有学者认为文字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韩非子》、《吕氏春秋》);汉代更将仓颉神化了。(《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的说法较为实际:“好書者眾也,而倉頡獨傳者,壹也。”章太炎也說“倉頡者,蓋始整齊劃一,下筆不容增減。”由此可得,倉頡不过是对文字进行过一番整理划一的工作罢了。

  二、【六书】:是先秦至汉代学者对汉字的结构方式及造字方法所进行的分类,而不是造字之初就定下的六种条例。

  始见于《周礼》,郑玄注引郑司晨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處事(指事)、假借、谐音也。”班固《汉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叙》,对“六书”作了具体说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三、【金文】:指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青铜多为钟鼎彝器,所以又称作钟鼎或彝器铭文。金文因为铸在青铜器上的缘故,多圆润粗壮,气势雄浑。

  四、【小篆】:小篆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秦系文字演变而来,是秦代统一文字时使用的字体。小篆的风格圆转匀称,与籀文非常接近。小篆是进过整理的规范化字体,异体字大为减少,字形方正而略长,线条圆转匀称,字符的位置和笔画的多少也较为固定。

  五、【八分】:又称分书,楷隶,是一种高度成熟的修饰成楷模的隶书。唐张怀瑾《书断》: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六、【古今字】:古今字是前代数词数意共用的统用字与后世为示区别另造的分化字组成的一组字。广义的古今字还包括古今异体字,最早提出古今字这一术语的人是东汉经师郑玄。

  七、【异体字】:异体字是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这是一种在文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字多形的现象。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文字学家们还称这为或体、俗体。(八种差异类型,见书P52)

  八、单音字的特点:多义性、灵活性、能产性。

  九、复合词的类型,举例说明。

  ①并列式复合词,是由两个同义、近义或反义的语素构成的。有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构成的又叫同义复词。例:“寻常”原为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凝固成复音词后,则有普通、平常的意思。“消”指“减少”、“消失”;“息”指“增加”、“产生”。“消息”转化成复音词后,有“音讯”的意思。

  ②主从式复合词,根据词的结构方式,主从式复合词大致有: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动补式等几类。例,偏正式复合词,如“中国、天子、布衣、行人”等;动宾式复合词,如“将军、执事、尽心、司马”;主谓式复合词,如“政治、自然、夏至、御用”等;动补式复合词如“摆脱、割裂、说合、织成”等。

  ③缀加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与主从式复合词,两个语素都是宾语素,而缀加式复合

  词则是宾语素缀加虚语素复合而成。例,《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于归”是缀加式复合词,“于”为词头;《列子》:“杂然相许”中,杂然是缀加式复合词,“然”为词尾。

  十、单纯词

  A、什么叫重言词?其功能是什么?

  重言词又称叠词、重语、叠音词,有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组成,但两个字仅代表两个音节,重言词的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毫无关系。

  重言词的功能是描绘状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摹拟声音(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B、什么叫联系词?其形式是什么?

  联系词又称謰语,连语,联系字,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联系词中的每一个字,其原有的含义,都与联系词所表示的词义无关。根据联系词两个音节在语音上的关系,可以有双声联系词,叠韵联系词,双声兼叠韵联系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系词四种形式。其中双声和叠韵联系词是主要形式。

  十一、新词产生的原因

  “新词”指的是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而新造的那些词。

  1、社会生活的前进与科技进步导致新词产生。

  2、社会制度的变更与文化的发展也导致新词的产生。

  3、人的观念有时也引起新词的产生。

  十二、什么是理性意义、附属意义。

  理性意义:也称为概念意义、指称意义。大致就等于这个词所反映的概念。理性意义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是词义的核心,在词典中给次所下的定义就是词的理性意义。附属意义:古代汉语中相当多的词语除了具有概念性的理性意义以外,还含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文化意义等,我们统称为附属意义。

  十三、義位、義素和語義場

  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义位就是词典上所列的义项。

  义素:义素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将词的意义进一步分析而得出的区别性特征,是意义的最小单位。

  语义场:义素的分析可以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

  十四、词义引申方式

  1、连锁式引申:甲义位引申出乙义位,乙义位引申出丙义位,丙义位有引申出丁义位,一

  个接一个,形成一种连锁的关系,叫做连锁式引申。

  2、辐射式引申:由本义直接向不同方向引申出几个不同的义位,引申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

  系式平列的,形如车幅。叫做辐射式引申。

  3、综合式引申:连锁式和辐射式是古汉语词义系统中的两种基本引申方式,往往在一个词

  的意义里同时出现,而且有的出现多个层次,表现了相当复杂的词义引申关系。十五、词义引申的规律

  1、从具体到抽象。如“道”,本义是道路。《诗经》:“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引申为抽象

  的途径、方法。

  2、从个别到一般。如“江”,本义为长江,《尚书》:“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引申为凡大

  河多可称江。

  3、从实词到虚词。如“把”,本义为握持。《说文》:“把,握也。”中晚唐,“把”虚化为介

  词。寒山诗《有人把椿树》“有人把椿树,换做白?檀”

  十六、【叶音】也叫“协句”“协韵”。就是说某个不押韵的韵字,要临时改换成他的读音来与上下韵字相和谐。

  十七、【字母】简称“母”。又称“声”,“纽”、“声纽”、“音纽”。指一个汉字音节卡头的辅音,相当于声母。由于汉字是非拼音文字,古代有没有记录语音的专门符号---音标,要表示一个常用字作为标目字,应以代表该声母,这个标目字就叫字母。

  十八、【等呼】等呼是唐末宋元时期的音韵学家用来分析汉语韵母结构的术语,是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发音情况的差别而划分的类别。“等”和“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早期的等韵图将《广韵》那个的韵分为两呼四等。两呼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呼又分为一二三四共四等。

  十九、【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主要的注音方法。反切产生于汉魏期间,唐以前一般称“反”或“翻”,唐以后称“切”,合称“反切”。它用两个汉字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其形式是在被注音字下面标注“某某反”或“某某翻”或“某某切”。

  二十、【读若】如若也叫读如,是反切出现以前的一种拟音方法。它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其基本形式是“某读若某”。读若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

推荐阅读:

  中班考核成绩分析报告中期成绩分析

  某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9篇

  自我陈述报告高中800字

  2023年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4篇

  2023年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三篇

  驻村扶贫履职报告15篇

热门标签: 分析报告
《诗经》韵例分析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