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8-07 16:08: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投稿 下载doxc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合集14篇)由“i乐德范文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意义,掌握利用图象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2.2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弹簧、钩码等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小弹簧,试着去拉一拉它,或者去压一压它。手心里有什么感觉?压弹簧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被顶着?拉弹簧的时候呢,手指有什么感觉?

【生】有一股力拽着。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弹力。同时大家也有一块橡皮泥,也去捏一捏,试试,橡皮泥能恢复原状吗?

【生】不能。

【师】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生活中弹性形变有很多。比如: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绳的扭转,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

6.2 新知介绍

一、弹力

【师】像钢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铁丝变弯在受到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钢尺等发生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而橡皮泥发生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或叫塑性形变。

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拉一个橡皮筋时,如果用力过大,橡皮筋就会被拉断,这时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复原,甚至可能使物体损坏,将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师】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就叫弹力。

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弹力的条件:

(1)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挤压或拉伸)。

【师】这里要注意: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弹力的三要素】

(1)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

(3)作用点:接触面上。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推力等。

【师】现在我们将一个物体放在直尺上,直尺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类似的,将同一物体放在桌面上,桌面是否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呢?肉眼并不能察觉这样细微的形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将这个变形的效果放大。

【实验】

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实验】

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也可以放大瓶子发生形变。

【师】上面这两个实验利用的就是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

二、弹簧秤

【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

力可以用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原理:

定性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定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

下面我们来观察下弹簧秤的外型。

构造:圆环、外壳、指针、刻度、挂钩、弹簧轴线等。

弹簧秤的使用:

先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再调零;

使用时,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

【师】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可以使用吗?斜着呢?

【生】可以水平拉,斜着也能拉

【师】在水平面使用时指针是否仍然在零刻线?可以直接使用吗?

【生】不在零刻度了。所以不能直接使用,要调零。

【师】

前面学习天平使用我们知道,如果天平从一个水平桌面搬到另外的桌面需要重新调零。一样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方向使用时,也需要重新调零。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看清弹簧测力计上所标注的单位,知道面板上的数字是表示多大的力,除此之外,还要看清面板上的刻度,知道刻度线的分度值。

【师】测力计是不是只能测弹力呢?

测力计倒置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会发现指针不在零刻度了,因为重力对弹簧的影响,指针指示的值为秤壳重。

【师】那是否依然可以测量力?

【生】可以测,得到的数值减去初始刻度。

【例题】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B.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力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

【分析】

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记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相垂直.

(4)测竖直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要竖直放置,测水平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就要水平放置。

解:A、使用前弹簧测力计必须调零,否则会影响读数的结果,故A说法错误.

B、弹簧测力计都有自己的量程,不可以测超过量程的力,故B说法错误;

C、读数时,让视线垂直于刻度面板.故C说法正确.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竖直方向的力,也可以测量其它方向的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师】测量一个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两个力,手给的拉力和物体给的拉力。

【师】那这个时候示数是怎么表示呢?是两个力相加吗?是两个力相减吗?

【生】因为两个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只取一个力。

【例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 )

A.0,2.0N

B.2.0N,0

C.2.0N,4.0N

D.2.0N,2.0N

【分析】:

知识点:

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解:对A: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A=G=2.0,弹簧秤A的读数为2.0N;

对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B=G=2.0N,弹簧秤B的读数为2.0N.

故选D.

篇2:初中物理弹力教案设计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 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C )

A.3.8 N B.3.6 N C.3.4 N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D )

A.1N,0 B.0,1N C.2N,1N D.1N,1N

5、小阳学习了弹力的知识后,发现给弹簧施加的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就越长.于是小阳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两端有钩的弹簧一根,已凋零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弹簧竖直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其静止,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受拉力时的长度l0并记录在表格中;

(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弹簧的而一段使其伸长到一定长度,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拉力F,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并将F、l记录在表格中;

(3)逐渐增大弹簧受到的拉力(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仿照步骤(2)再做五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对应的F、l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②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阳实际探究的是跟所受拉力的关系;

③针对小阳计划探究的问题,他应该补充的步骤是:;

④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弹簧伸长量;弹簧伸长量利用公式△L=L-L0。

分别计算出五次弹簧的伸长量△L,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 功 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篇3:物理教案设计

物理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了解激光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有关激光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激光的科技电影片,发动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组织阅读、参观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应用

激光的应用非常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重要应用有: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激光光盘、激光致热切割、激光核聚变等等.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激光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物理教案-激光,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激光》。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激光的资料(激光器的种类,应用等)

物理教案-激光

篇4:物理教案设计

关于物理教案设计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5:初中物理《平面镜》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的教案设计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德育和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教材处理

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5、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_

(1)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3)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4)实验法。

2、教学手段――板书、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三、学法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两人一组,相互配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篇6: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3.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准备物品

塑料梳子、碎纸片、塑料直尺、铅笔、报纸、保鲜膜(或方便袋)。

2.家庭实验

拿一张薄纸,放在电视机荧光屏前。分别做开关电视机动作,注意观察薄纸。

写出你的发现,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3.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准备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

2. 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 (会、不会)掉下来。

3.阅读课本43页上半部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参照教材43页图13-4(若橡胶棒较大, 说 明

由于教材中本节的内容较全面而充实,建议教学时尽可能依据教材。

合作探究

可用塑料圆珠笔壳代替)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摩擦时可将两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时用丝绸摩擦)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与玻璃棒方法相似)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4.阅读并记忆课本44页上部的结论

思考: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

活动3.阅读教材44页【信息窗】和45页【加油站】

活动4:完成教材44页交流与讨论

说 明

对于[信息窗]

和[加油站]等部分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利用课件演示,以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

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会画电路图。

课前准备

1.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路的组成

活动1:利用提供的器材,动手连接使小灯泡发光。(请注意:不要将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观察电路由那些器件组成?你知道各器件的作用吗?

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说一说你连接的电路中的电流时怎样流动的。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活动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完成下面的活动:

将活动1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处于 状态;断开开关或取下一根导线后,观察小灯泡 光,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如果发生短路,则 。 说 明

合作探究

三、电路图

活动3:

1、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符号。

元件 开关 电池 灯泡 电动机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T形连接的导线

符号

2、画出活动1的电路图,。

思考:画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让学生明白画电路图的方法,可强调元件的位置不要过于受电路连接的影响,知道“等效性”,知道“形变而本质不变”。

2、可加强对学生进行画电路图或判断所给电路图正误的练习。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能画出和识别串、并联的电路图。

课前准备

1. 收集信息

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了解家庭用电器之间工作时是否相互影响。

教室里的一个开关能控制几盏灯。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串联和并联

活动1:利用提供的器材,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

并画出电路图。

对比电路图,你的连接方式跟其他同学的一样吗?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说 明

合作探究

活动2:

讨论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刚才连接电路时遇到的问题,说出你们的体会。

活动3:

1、如果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通断,则两盏灯可以采用(1) 联;(2)若采用 联则开关须处在 路上。

2、画出电路图,使得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各控制一盏灯的通断而不影响另一盏灯的通断。

3、按上图连接实物,进行实验,并记下你的发现。

思考:教室里一个开关能控制多盏灯,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写或说出你的理由。 说 明

要引导学生总结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多发现。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单位。

2.认识电流表,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电流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二学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导体中的 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物理学上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源的 流出,

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 。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流

活动1:阅读教材第53页“电流”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电流的强弱,叫做电流。

2、国际单位中电流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A= mA;1mA= uA。 说 明

合作探究

3、 叫做电荷量,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活动2:阅读课本54页“电流表的使用说明”完成下列任务:

1、如图1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图1

2、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3、按下图所示连接电路,再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1)选用0-3A量程,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先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这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2)换用0-0.6A量程,重新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思考: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说明合理选择量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多大的量程比较合理?为什么?

活动3:就课本第55页的【实验探究】中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

说 明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 复习回忆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三、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

活动3:

1、提出问题

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要验证猜想,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根据以上思路,说说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思考,讨论:

(1)怎样合理地选用电流表量程?

(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测量?

(3)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测量的好处是什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出数据,记入设计的表格。

5、分析与论证

交流讨论测量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四、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4: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结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完成该实验。

思考: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吗?本实验中你是怎样避免 的。

说 明

第五节 测量电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压的单位,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会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课前准备

1. 收集信息

收集纽扣电池、干电池(1号、5号、7号)、手机锂电池、家庭用电器、工业用电等电压的信息。

2.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压和电压表

活动1: 阅读教材第59-60页“电压与怎样使用电压表”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提供 ,电压用字母“ ”表示。

2、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电压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 V;1V= mV。

3、一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一般是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

4、如下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V,若选用0-15的量程,则该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V。

说 明

1、教师要适当重视电压概念的引入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的作用)。

合作探究

二、实验探究

活动2:

1、阅读课本60页“电压表的使用说明”。

2、请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一节干电池、两节干电池串联、三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这三次测量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要测量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它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行实验,将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

灯泡L1两端的电压 灯泡L2两端的电压 灯泡L1 和L2两端的电压

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结合“测串联电路的电压”的探究过程。

(1)画出电路图

(2)设计表格

(3)根据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

为什么家用电器要并联起来?

说 明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篇7: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主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出相关的光路图。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作出光路图。

三、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

四、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察生活中的透镜,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中图5.1-1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 ,例如:

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 ,例如:

3.仔细观察教材中图5.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回答

通过 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

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 “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归纳: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做做看)

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

归纳: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巩固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因此它没有实焦点(如上图右所示),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合作探究:

1.让平行光通过厚薄不同的凸透镜,观察焦点位置的变化?(认识焦距和凸透镜的厚薄的关系)

2.将一点光源(如小电珠)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观察它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怎样传播?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质?

五、课堂小结: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依据下图叙述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讨论交流:说一下“情境导入”中博士磨制的是是一个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它点火的原理是什么?

六、达标检测:

1.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 )

A.厚度很薄的透镜 B.中央很薄的透镜

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 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2. 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3.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4.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5.如下左图是一束平行与主光轴并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6.如下右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特点。

2.理解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二、重点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三、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四、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 照相机

(结合实物、课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

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

结合教材94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是实际存在的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

① 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②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④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⑤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

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 侧。

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

4.结合教材96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

实像总是 立的,虚像总是 立的;

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五、课堂小结:

照相机成 、 、 像

投影仪成 、 、 像

放大镜成 、 、 像

六、达标检测: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3.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 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

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

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

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4.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5.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5. 数据收集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m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U>2f

U>2f

2f>u>f

2f>u>f

U

U

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四、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五、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 分大小; 异侧倒,虚像同侧正放大;

实像,物远像近小,虚像,物近像 。

六、达标检测: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像 (选填大小,倒正,虚实) ,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像。

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3.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6.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学习用具:眼睛模型、近视镜、老花镜

四、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

爱动脑筋的小明和爷爷都戴着眼睛,平时他有这样的观察和体会:爷爷看书读报时必须戴上眼镜,而看远处的物体时可以摘下眼镜;而自己看远处的物体必须戴上眼镜,而看书时可以摘下眼镜;视力正常的爸爸却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那么作为 “心灵的窗户”人眼是如何看见周围物体的呢?小明和爷爷患各有怎样的眼睛疾病?他们各自佩戴的眼镜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主探究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5.4-1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

4.认真观察图5.4-2,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

(1)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2)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 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 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认真观察图5.4-4,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 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汇聚,在眼睛前方放 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知识链接: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五、学习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 )、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 )、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 )组成。

2.近视眼佩戴 矫正。

3.远视眼佩戴 矫正。

六、达标检测:

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 ;b .

5.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6.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眼。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 镜,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的 像,原理同 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 的像 ,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望远镜有两组 组成。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物体的叫 。

2.物镜成 像,目镜成 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4.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别 的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 (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四、课堂小结

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 ,再经过目镜成放大 。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 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 的虚像。

五、达标检测:

1.从显微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2.从望远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3.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年,联合国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三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 (“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 ,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6.望远镜,尤其是天文望远镜都力求 ,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 做物镜。

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

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f

u

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

专题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

1. 完成下列光路图。

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专题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 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第4题图 第5题图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专题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专题四:眼睛和眼镜

9.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0.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1、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惑还有:

五、达标检测:

1. 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3.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

4.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篇8:初中物理电和热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案设计

第四节 电和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

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

[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

[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

[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

(引导学生分析)

[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

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

[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

[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

[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

[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

[生]消耗了电能.

[师]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

[生]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

[师]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利用欧姆定律I= .将二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

P=I2R.

[生]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

[师]从上面表达式中,同学们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生]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师]同学们表达得非常好.请大家看书中“!”.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

[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2 Ω I=2 A

P=I2R=(2 A)2×2 Ω=8 W

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师]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

[生]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师]同学们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出示电炉(可用投影仪投影放大)

[师]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同学们观察电炉由什么组成?

[生]主要是炉丝即电阻丝.

[生]还必须有炉盘,电炉盘是绝缘材料做成的.

[师]从实际考虑,电炉丝应该有什么要求?

[生]电炉就是要靠电炉丝发热的,所以炉丝的电阻应该很大.

[生]炉丝还应有较高的熔点,这样它在发热时才不容易烧断.

[师]同学们以电炉为例说明发热体是什么做的?

[生]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教师出示“热得快”、电饭锅、电熨斗等电热器,并能将电饭锅、电熨斗的发热板取出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其他的电热器也都需要用电阻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

[师]我们了解了电热器,大家能不能说说使用电热有什么好处?

[生]电热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生]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调节,如控制温度,操作简单.

[生]…

[师]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有关的内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电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

[生]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

[生]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

[生]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

[生]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

[生]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师]同学们对电热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一份电器的说明书,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内容:将电器置于通风良好处;勿使电器淋雨或受潮,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应该通电一次.

[生]电器工作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是为了能使电器更好地散热、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

[生]电器淋雨或潮湿会降低绝缘性能,使电路工作失常,影响用电器的使用.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是为了利用电热来驱潮,是电热的利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电热的利用及防止.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不必保证他们的意见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学生必须认真做.

2.导线相互连接的地方存在接触电阻.所以通电的时候,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较大,产生热量较多.因此,相互连接的地方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

五、板书设计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P=I2R

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发热体:

电热的优点:

(2)防止电热的危害

篇9:初中物理的教案设计有哪些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 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能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 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用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初步有评估和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电生磁的研究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重点、难点分析推荐阅读:

  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设计

  物理人教版浮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热门标签: 初中 教案设计 物理
初中优质的物理教案设计有哪些.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什么态度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什么态度践行科学发展观,当前,一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正在全面展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四年之后,再次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应该是有着特殊背景和意义的。笔者认为,一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是我们在发展的进程

实用范文2022-11-22

安全自查报告锦集5篇

安全自查报告锦集5篇,安全自查报告锦集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自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安全自查报告 篇1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关于转发市教委《转发(教育部

实用范文2022-11-22

教务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教务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经实践检验与证明、日益显示出强大真理力量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科学

实用范文2022-11-22

高一生物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开题报告,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相关的开题报告中可以加入这些实用的元素,让论文有实际的意义。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使

实用范文2022-11-22

【实用】企业自查报告5篇

【实用】企业自查报告5篇,【实用】企业自查报告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自查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企业自查报告 篇1 一、根据国家档案法和印刷业治理规定,建立了印刷品接单,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残次品

实用范文2022-11-22

【推荐】安全自查报告10篇

【推荐】安全自查报告10篇,【推荐】安全自查报告10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自查报告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安全自查报告 篇1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部门要求,严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实用范文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