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更新时间:2023-01-16 11:30: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因人事的变化而经历不同的变化。本文将阐述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通过研究汉代和唐代的赋税制度,探讨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规律及对现在的启示。

【关键词】税收制度;赋税变迁;启示

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含义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和其他杂税。中国古代重要的赋税变革有八次,本文只探讨其中两个朝代的赋税制度――汉代和唐代。

一、汉代

(一)田税及其影响。汉代赋税遵循“轻徭薄赋”。《汉书・食货志》言:高祖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惠帝纪》:帝即位,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孝景二年,三十而税一焉。这些对恢复和稳定农业生产起到极大作用。汉代赋税制度不重,农民生活本应十分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秦朝井田制瓦解使土地变成私有,可以自由买卖,于是“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阙名三十,实十税五”。没土地的人家只能当佃农,付给地主十分之五的田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经济困难。不分男女老幼,每个国民都需缴纳人口税。汉代男子二十三岁服役,直至五十六岁。他们要到中央当卫兵;要当戍边三天,费用自理;地方还有国民兵,每年秋天操演一月;力役要求每年为国家免费服务一个月。汉代每个人都需要尽义务,但国家未保障其基本生活。难以完成国家义务的只能成为官奴。很多人宁愿成为私奴,虽奴隶人口税加倍,但由主人承担。

(二)非耕地税。汉代之初,山林池泽的商税极少,随着经济发展,铸铁、海盐兴起,收益不断增多。汉武帝讨伐匈奴所需军费极多,田税不够,故将非耕地收回,盐铁酒也成为国营。刘曾言:“以律占租者,谓令民卖酒,以所得利占而输其租,租即卖酒之税也。升四钱,所以限民不得厚利尔”。

(三)讨论。汉代赋税不重,统治者想要减轻农民负担,税法本质上是好的,但真正受益者是有资产的地主,农民难以享受实惠。国家主张缩小贫富差距,将属于国家的非耕地回收经营。但只强调公平和抑制富人,未保障穷人和土地分配。我国现代最低保障制度旨在满足每个人最低生活需要,相比汉代即为进步。近代曾设经济特区,给予投资者和企业家优惠,希望先富带动后富。然而先富富了,但在带动后富上却进展不大。沿海和经济特区极为发达,与内地差距很大。梯度税收旨在创造公平,以二次分配在收入方面减少差距。但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的道路举步维艰。

二、唐代

(一)租庸调制。唐武德二年二月,初定租庸调法。唐代田租四十税一,国家公开以实物形式征收劳役地租,第一次以法令形式取消直接劳役征课。郑樵评价:“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唐代制度保障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权益,不仅轻徭薄赋而且为民制产,耕者有土地政府也能获得一定税收,更利于社会稳定。租庸调制允交纳实物代替劳役,劳动者劳动时间增加且可自由支配,其积极性自然提高。太宗曾说:“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则其富有矣。”《旧书・杨炎传》云:“开元中,不为版籍。人户溢,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迁,非旧第矣”。人事松懈、豪强门第舞弊、信息传达不通使帐籍制度难以维系,租庸调制也走向凋亡。

(二)两税制。武则天至玄宗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执行,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严重的危机。两税制被财务大臣杨炎策划。《炎传》云:“凡百役之费,一钱敛之,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按照资产和土地收租,人口的流动不影响税收,在一定时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众多赋税名目统一,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作弊摊派的可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唐朝政权。货币赋税要求农民进行贸易从而促进商品市场发展。两税法也有弊端,国家若缺少相应配套措施,一旦遇上了荒年,仍按原标准收费,农民会逃亡以逃税,陆贽曾奏议此事。两税法征收货币而非实物,农民需卖掉产品换货币。有些商贩在快征税时压低粮价,农民无可奈何,虽税不高,但商人借此获利。

(三)讨论。唐朝赋税制度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要转折点。租庸调制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有充足的时间耕种,保障其基本生活。但制度总会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力的制约。人事的发展要求制度相应的调整。两税法是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量出为入是中国赋税史上仅有的创见。两税法提出“凡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这种量出为入的原则现在仍适用,即我国财政预算原则。

三、总结

(一)制度有使用期限。制度只能在一定时期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变化,故制度也要随着时事变迁而改变,但规律和精髓可被借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国家的基础,仁政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民拥护的。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古代制度和措施的陨落大多缘于人力的混乱或阻扰。想要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就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极权威的规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度实行的效果。如果政府失去了信用,百姓也会欺瞒政府。失去民心的政府将崩溃,不管是缓是急,都毋庸置疑。

(三)赋税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实现效率的增长,更多在追求公平。绝对的公平难以达到,但可以追求相对公平。再分配能够促进收入公平,但困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资产的不平等,这属于私人所有,资产的继承很大程度上划分了贫富差距。

(四)制度的出台并非偶然,目的都是维护统治。制度的出台或一般都历经波折,是为解决问题想出的临时办法,哪怕后来造成恶果,也是因其不再适合目前的环境。任何制度都利弊共存,不能以现在的眼光苛求当时的制度。已成历史的制度虽不再,但其价值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推荐阅读: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学改革思考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监管质量

  如何从分税制改革到分类税制改革论文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务法律思维

热门标签: 中国 启示
中国税收制度变迁及其启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谈中国内衣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内衣的发展趋势, 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内衣市场将细分化 在内衣市场竞争趋势方面,各生产商家针对不同消费对象表现出细分化。比如目前的成熟品牌华歌尔,在产品开发方面,已全面进入了全系列、分龄化领域,甚至连十二岁以下儿童内衣市场以及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内衣市场也不放过。在市场细分方面,针对不同消费群进入细分化的系列

经济论文2023-01-28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趋势论文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趋势论文, 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以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模仿行为,因此它们更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审查国际化,以求得更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设置而带来的利益。今天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趋势相关论文。

经济论文2023-01-28

浅析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浅析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1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综合论述 1.1 功夫茶文化的基本论述 中国的茶道虽然兴于盛唐时期,但是功夫茶到宋代达到盛世。宋代将品茶艺术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诗曰:倾身事茶不知劳。由此可见功夫茶在宋代的地位。从宋代至今日一直最有名气

经济论文2023-01-28

试论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论文

试论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论文,这是一篇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的内容,惯例的法律约束力指的是不管合同当事人是否明示或默示甚至没有表示是否接受有关国际惯例的约束,惯例自动约束有关当事人,即惯例具有强制约束性。 国际贸易惯例一词的使用频率日渐增多。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在国际贸易惯例的涵义、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等

经济论文2023-01-28

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摘 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未来主流的经济运作方式,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给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优势。然而,就现阶段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中还存在着网上交易不安全,物流配送滞后,商品流通不畅,立法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为了大力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

经济论文2023-01-28

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应对方法

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应对方法, 1.引言。 近些年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危机到外贸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贸易壁垒这个障碍,确保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须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以环保为借口的环境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2.国际贸易中的

经济论文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