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与粮食单产量动态关联

更新时间:2023-01-15 13:33:3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一、引言

  粮食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确保粮食安全历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2004年开始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但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下降,至2013年自给率跌至84 %。我国丰年缺粮现象的根源,在于粮食增产的幅度滞后于粮食需求增长的幅度这一供需结构性矛盾。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资源的侵占、食品消费结构变化使得我国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提高粮食单产量是消除粮食供需不平衡,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然而,粮食单产水平受制于科技水平,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依赖科技支出。由于粮食和农业科学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准公共物品的特征,这决定了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天然主体,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主要依靠财政支出。

  二、我国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与粮食单产量现状

  (一)中国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现状

  财政农业科技支出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具体包括科学费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科研基建费、科学基金,以及政府部门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农业科技活动的支出。

  从绝对规模来看,我财政农业科技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27个年份中只有1年是负增长。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从1986年的6. 09亿增加到2012年199. 86亿,支出的规模增长了32倍。1986-2004年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但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布以三农为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大幅度增长。从财政农业科技投资强度(财政农业科技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投资强度略微有所增长,但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2006-2012年维持在0. 25%左右,财政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不到16个发达国家的平均投资强度的1 /16,即便与28个最低收入国家的财政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平均值1. 00%相比也仅为1 /4左右。

  三、农业财政科技支出与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986- 2012年的财政农业科技支出数据由《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整理得出,2001-2012年农业科技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86-2008年的粮食单产数据和农业产值数据来自惭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2009- 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 ;财政科技投资强度数据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

  基于1986-2012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与粮食生产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步骤,一是为了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发生,对原变量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的平稳性以及单整阶数。二是利用平稳序列数据变量建立协整方程,并利用E一G两步法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是在变量序列具有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以及出现偏离均衡时的误差修正机制。四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五是在建立VAR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两变量动态关系。

  四、结论

  本文基于1986-2012年的农业财政科技支出和粮食单产量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农业财政科技支出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财政农业存在协整关系,证明我国总体上不存在粮食单产量增长明显滞后于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增长的情况。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财政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 OS,远小于协整方程中的系数0. 10,说明农业财政科技支出对粮食单产量的影响,短期内远远小于长期。

  2.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的增长是粮食生产率提高的Granger原因,但粮食单产量的提高没有能引起我国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的增长。说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是提高粮食单产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粮食单产量的提高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有很强的需求,但这种强烈的需求并没有促进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反映了我国财政科研投入机制中存在着深层次问题。

  3.财政农业科技支出对提高粮食单产量的贡献程度持续上升。从脉冲分析来看,粮食单产量对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的冲击反映开始较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不断加强;从方差分解来看,粮食单产量的增长,对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基于此,为更好发挥农业财政科技支出对我国粮食单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的效率,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提高财政农业科技的投资强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其他产业转移以及耕地减少的现状下,通过增加农业财政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我国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与我国其他行业的财政科技投资强度以及其他国家的财政农业投资强度相比,我国财政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依然处于很低的水平。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持续增加财政农业科技的投入。

  2.提高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率。在我国,财政农业科技资金不仅要负担全部研究人员的工资和生活费用,还要负担数万名离退休人员的绝大多数费用,导致在科研基金本来就很少的情况下,还有大量资金未用于农业科研。因此,在确保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还必须优化财政农业科技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农业科技资金真正投入到农业科技活动上。

推荐阅读: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浅析中国国债管理制度的系统改革

  关于我国建材行业市场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几点思考

浅析财政农业科技支出与粮食单产量动态关联.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当前,质量问题已成为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因此,如何在完善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特点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

经济论文2023-02-06

试论从利益冲突转向利益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

试论从利益冲突转向利益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论文关键词] 经济 转型;利益冲突;利益和谐;和谐 社会 [论文摘 要]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 市场 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

其他论文2023-01-23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

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演进中的“架桥运动”一 如果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划分,理论界关于新老制度经济学关系的故事主要有两种版本:第一种版本是比较静态分析;第二种版本是动态分析。前一种版本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经济学家卢瑟福的论述。在《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卢瑟福以五个两分法——形式主义与反形

经济论文2023-02-06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摘 要: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将加速我国企业经济结构和规模的调整,广大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分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迷茫、恐惧、不知所措等情

经济论文2023-02-06

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竞争策略及发展对策

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竞争策略及发展对策,文章 内容 :摘要: 中国 电信业通过体制改革,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电信业务最主要的几个领域,我国均有两个主要参与者,提供相似的产品,构成了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结构。在这样一种市场上,电信厂商的最佳策略行为是与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最大化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其他论文2023-01-23

基于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社会均衡发展的新策略进行研究

基于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社会均衡发展的新策略进行研究, 在物品匮乏的时代,消费即是满足人的最低生存需求的行为。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获得食物、御寒等物品满足自身基本生理需求的消费行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然而,自近代工业化革命以来,物品的逐渐丰富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选择,同

其他论文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