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5-16 14:50:5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我望着蓝天白云,心想:雷锋叔叔,您,过的好吗?光阴如箭,转眼已多少年了,您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传遍整个华夏之地,每个炎黄子孙都以您为骄傲!
雷锋精神,是不求名利的。您为了队友而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时,您才20多岁呀!您说过,助人为乐是不求回报的。可是,当今社会,别说助人为乐了,就连公交车上那简简单单的让座都难。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图书馆借书,好不容易等来了公交车,一上去,只见车上黑压压的一片,地板上全都是一个个还冒着烟的的烟头,和零食袋子还有水果皮。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我们气愤的是,座位上都是一些年轻人,而站在那儿的,几乎都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和瘦弱的老人。看到这一幕,我和朋友心里都为他们愤愤不平。
就在这时,坐在座位上的一个大姐姐站了起来,她笑盈盈的对旁边一个老奶奶说:“老人家,您累了吧,座吧。”那位老奶奶不停地推辞,但还是被劝动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看到这一幕,我心想:原来这个社会上还是有活雷锋的。一会儿,公交车到站了,我和朋友下了车,朋友跟我说,这次看到了一个活雷锋呀!是呀,在车上,我们看到了不堪的画面,但同时也看到了“美丽的”画面。
雷锋,一个跨时代影响的人,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还有身边的每个人,都熟悉他的名字。每个人,都在赞颂他,赞颂他的品德,赞颂他的助人为乐,赞颂他的奉献,但,更值得我们赞颂的是——雷锋精神!
雷锋,这个熟悉名字,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同时还有那伟大的雷锋精神!
与时间赛跑的先锋——读张定宇院长事迹有感
李沛园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在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先锋英雄。在这个肺炎病毒肆虐的冬春之交,这位先锋英雄出现了。他带领他的团队和死神抢时间,抢救了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他就是武汉市金银潭银院的张定宇院长。
读着他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位渐冻症患者,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他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安心静养,但是他毅然选择了逆行,义无反顾地冲到一线。用他渐冻的生命,为患者带来温暖、信心和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给病人带来无限的宽慰;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那个时候,我们常常会情绪低落、不想面对,会想方设法逃避。但是这些困难与张定宇院长的困难对比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应该像张院长学习,学习他无私无畏,学习他的积极乐观。
我还知道还有许多医护人员也像张院长一样,他们放弃了假期、放弃了和亲人团聚、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坚守在一线。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国的力量。我向他们致敬,为他们自豪。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向张院长和所有逆行抗疫的医护人员学习,更加热爱祖国;遇到挫折也不气馁;珍惜时间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钱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个小男孩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毛背心送给了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72岁的二姐病危,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的妹妹,担心她经济拮据不能及时赶回,还专门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但张桂梅却把姐姐给的路费,为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了住院费。为此,她留下了对哥哥姐姐的终生遗憾。她每当想起这些“无情”的抉择,每次都难以释怀,泪流满面。
……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30万元的“兴滇人オ奖”奖金,一次性就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又有3万多元的奖金,张桂梅刚过手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万嘱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的身上……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坚韧执着、锲而不舍,奋力冲破一切困难活着、做着、奉献着,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昐,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当今的社会,年轻的我们,还在为“我们要不要雷锋?”这样的问题而苦恼与迷惑?雷锋是新中国的文明的代名词,更是我们国家新时期新发展阶段中,展示出新青年的新面貌。它贯穿我们中国几十年,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而如今,我们却要对这一文明进行质问、进行怀疑,是我们自身堕落还是文明堕落了?我们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年轻的战士,用他二十年的青春时光,默默无闻的为人民做着好事。曾几何时,我们看见,他把自己省下来的工资捐给受灾的地区;曾几何时,他默默无闻的帮助老人而从未说起自己是谁?每当这个身影从我们眼前闪过的时候,我们还在反问“雷锋精神要不要了么?”。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战士,唤起了社会多少的良知与爱护,唤醒了人间的多少爱与善良,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战士,人们之间多了许多温暖和慈爱。而如今,我们要放弃这些美好与真实的关爱么?
如今的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的口袋富裕了,开起了小轿车、住起了小洋楼。可是人们却把最基础的关爱与善良扔进了墙脚。各种浮躁、毒瘤般的意识流进了人门的心灵。于是,人们逐渐把自己的这颗心关闭起来,带上了虚伪的面具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同事,甚至身边的父母亲与兄弟姐妹。家庭之间变得不和谐,社会之间变得不稳定。我们深刻的反思一下,难道这真是我们想看见的么?
我们多么的渴望社会多一些灿烂的面孔,然而现实社会当中却遭遇无比的冷酷与黑暗。我们多么渴望人们的真诚与善良,然而我们碰见的却是欺骗、虚伪与卑鄙。这一切的一切,肮脏就想吸血鬼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心灵,难道我们要被这些吸血鬼吸干么?
我们每个人,在他出生的下来都是善良的。而一旦遭遇了社会上的虚伪与罪恶,我们的这颗心就逐渐被污染了。污染的心是可怕的、是恐怖的,我们时刻都在检点着自己的心究竟是怎样!夏天的时候,我们的衣服染上汗液,我们就会用肥皂与清水洗刷衣服上的污点。在阳光的照耀下,衣服就变得很干净。
我们的心如同这件原本干净的衣服,因为沾上了污尘,所以它变得肮脏,而实际上它本身不是肮脏。而我们的雷锋精神就象是这洗刷衣服的肥皂与清水,将这污染洗刷去,还我们一个健康、快乐与阳光的心情与面孔。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多么朴实的精神文化啊!有首歌曾经吸引了万千的人民。“只要人们都献出一点点爱,人间将会变成美好的天堂!”是啊,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点爱,只要我们都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这个世界将是美好的天堂,这个世界将是最幸福的天堂。
我们常问,天堂在哪里?我们常说天堂在何处,其实,只要我们高举雷锋精神,天堂就在人间,天堂就是我们的身边。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清楚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高举雷锋精神旗帜不动摇?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让我们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永不动摇,让我们永远朝着党与政府的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方向努力发展吧。雷锋精神,永灿光芒!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xx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xx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人人都有梦想,可是,梦想是什么呢?其实,梦想就是或近或远的现实,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并且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才能实现梦想。而我,已经有一颗梦想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邓亚萍从小酷爱打乒乓球,进入了省队打球,可就是因为身材矮小,被国家队拒之门外。可她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挫折,而忘记了自己出发时的梦想,她化悲痛为动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她的梦想闪出耀眼的光芒,她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她的成功,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不仅实现了她的梦想,还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
袁隆平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放弃了参军的机会,偶然发现了特殊的稻株。从此,他不断研究水稻,经过他的刻苦努力与不懈地研究,他终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他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为增加我国粮食的产量和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认为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个研究出的,可他也告诉世界,中国人强大了。袁隆平的梦想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饥饿问题,还圆了中国人民能够立足世界的愿望。
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为了让祖国更强大,在美国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作贡献。回到祖国后,他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刻苦奋斗,在中国航天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成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让中国在世界上昂起了头颅,让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他的功劳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于心,是他圆了中国人的梦想,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些,无疑都证明了只有拥有梦想,再加上努力的汗水,才能够走向成功。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而我的梦想和他们一样,有朝一日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是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有梦就会有期望,有期望就会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努力地走下去,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和用行动认真践行入党誓词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只是具体方式各异。其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群党员同志他们这样做:用生命诠释初心,践行誓言。
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位于辽宁大连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抢险工作,期间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面对巨浪,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的重要内涵,将对党的信仰与忠诚发挥到了极致,值得称赞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闻讯后对黄群等3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习总书记对他们的褒扬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其英勇精神的指示,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向榜样学习,共同为祖国的美好建设奉献出力。
在漫漫的人生探索之路,支撑起我们一路探索成长的力量,来源于最初的梦想,即初心。黄群同志曾在笔记本上写下:“只有奋斗的一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一生。”许下一个誓言不难,难的是一诺千金、一生践行。而实践证明,黄群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始终都在践行着这份初心,在平时工作中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不断奋斗,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无惧、许党报国,并且最终用生命诠释了初心,践行了誓言。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三位同志不忘初心,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不惧风浪、英勇付出,保国家重点试验平台无恙,挽救了国家财产,但更多的是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人民的心里,激励着广大中国人民向他们看齐,共同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同志不忘初心,在关键时刻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用满腔热血书写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就是由无数这样“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优秀同志组成的,他们真心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社会付出,全心为国家出力,终身为党的事业奉献。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共产党员永远是第一位站出来的,时刻冲锋在前。他们凭着对党的信仰支撑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向前;用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信仰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用实际行动描绘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在祖国大地上镌刻激励人心、值得学习的共产党精神。
每位共产党员都应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它们或许有大有小,但无论力量的大小,只要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讲奉献、讲担当、讲品格,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党员精神,将工作做出成效、做出成绩,都是值得肯定的。而那些用生命对党忠诚、为国家付出、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共产党员,无疑是更加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保卫国家、忠诚为党,高尚品质值得称颂。
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向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这样的同志学习,学习其先进事迹,学习其身上共有的共产党精神。要“付出”、要“舍得”,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特有的品质和弘扬共产党精神。
同时,要实事求是,对照黄群等4名同志先进事迹查找自身不足,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按照“履职尽责、许党报国”的指示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创先争优,为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_年8月13日,瓮x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把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留在了瓮x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不变本色。
龙增刚同志1968年5月出生,布依族,贵州贵阳人, 1989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月任瓮x县草塘区青池乡政府秘书;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后调入松坪乡工作,先后任乡团委书记、党政办主任、组织干事、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20_年12月调入木老坪乡工作,任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20_年6月调入中坪镇工作,任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_年3月调入建中镇工作,先后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20_年7月调入中共瓮x县委组织部工作,任组织部副部长、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县委基层组织局局长,20_年2月任中共瓮x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龙增刚同志从事组织工作近二十年,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保持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他是践行“安、专、迷”组工精神的优秀楷模,他是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的优秀基层党务干部。
坚守信念 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把它干好”。 26年前,20岁的龙增刚,通过省公开招考,怀揣理想,从贵阳来到瓮x县这个一类贫困的青池乡,从此,他就安家落户,扎根在这片红色革命老区的沃土,贫困的山乡多了一个“小秀才”。
在乡镇,他一干就是24年,从来没有想过调回贵阳的问题,家人曾经叫他去“找路子”,他总说:家都在这里了,还走哪里!他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从工作员一步一步走向领导岗位,深知群众的疾苦和基层的困难,但他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工作中,他谦虚好学,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喜欢和老百姓交朋友,练就了一身调解本领,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很多工作中的难事,经他出面,就会很快解决,因此,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 “小金刚”。
从事组织工作,他善于发现群众中的乡土人才,他考核推荐的村干部基本都稳定工作20_年以上,有的至今还在岗位,他推荐启用的大金星村党总支的书记田述均,是20_年瓮x县唯一被省委表彰的 “文朝荣式好支书”。
主政建中镇后,他通过调研走访群众,了解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发展难的“三难”问题,他抓住省公路局帮扶建中之机,申请建设了建中到果水连接省久铜线的通乡油路项目;跑遍全镇45口水井和5座水库,申报水利项目5个,一年后就改变了建中镇靠人挑马驼饮水的历史,他与当时分管水利的副镇长龙海燕一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二龙治水”;他发动干部、引进客商种植“白茶”、绿茶2万多亩,发动群众种植烤烟8000多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龙增刚务实拼搏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省公路局驻村干部赠送龙增刚同志的一幅对联---“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相济执政为民”就是最好的印证。
20_年7月调入瓮x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后,他深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保垒强不强,关键看干部”的道理,于是,他从村支“两委”班子换届着手,实施“领头雁工程”,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并提请县委研究同意,对村干部进行职业化管理,先后两次对村干部报酬进行了提标,在原基础上每月增加工资800元,实行了工龄工资补助政策,并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在他主抓党建工作的三年里,瓮x县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获“全州第一”;机关党建工作先后得到了贵州省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高度肯定;20_ 年,驻企特派员工作在全省工商联推广学习;20_年,创新开展的“1+3”机关党建服务模式,被评为全国建设服务型机关最佳案例和全省机关党建创新成果二等奖。
生命会燃尽,精神的火种却越烧越旺。龙增刚在瓮x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辛勤开拓和耕耘,让党建之火在革命老区愈烧愈旺……
为民情怀 始终践行服务宗旨
“乡镇干部的工作地点不是在办公室,是在老百姓的家里,在田间地头”。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乡镇,他走遍了家家户户;在机关,他走遍了全县99个村(居),他有一垛工作笔记本,专门记录着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
在建中镇任党委书记期间,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加固,他两天两夜坚守库区指挥,建中治水,他是“跟着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的书记”。
今年1月,他带领同事坚守永和镇红岩村轿顶山村民组的水利建设工地,只为了帮助群众能赶在过年时用上自来水,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家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今年6月,永和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造成63户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灾,上千亩庄稼被毁。洪灾发生的第二天,他便带领部里的干部赶赴受灾严重的观溏村,现场查看灾情,给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最近天气多雨,你们要多到村、组,把遍访工作落实好,部里最近工作较多,还有一个偏远村民组我还未走访,过几天我就去,8月上旬要完成所有偏远村民组的走访工作”。这是龙增刚副部长在今年开展的贫困户遍访工作时,向永和镇党委副书记李永群交待的事,这也是他临终未了的心愿。
深情帮扶忆母恩。他经常说:“看到那些困难的群众,我就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近80高龄了,没有在床前好好尽过孝,我离开家乡来到这里,这里的乡亲也是我的亲人呀!”去观溏村看望贫困户,得知村民屈家发因患间隙精神病,无法照料卧病的母亲时,他难过地掉下了眼泪。
老百姓都是他的亲戚。在猴场青池,他是蒋华富、李德全等群众子女的“老师”,是他用思想影响父母、带动子女,纷纷考上学校外出就业;在松坪场村,蒋全华有一个孙女叫蒋思忆,在出生时其父亲已过世,龙增刚同志10多年来坚持不间断关心照顾,给她送衣服、学习用品和慰问金,鼓励她好好学习,小女孩幸福地说,我有两个亲爷爷!
在他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基层组织局局长期间,他大力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阵地,借行政区划调整契机,组织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4个,其中“村社一体化”模式11个,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他通过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人民的心里。他想得最多的,始终是服务群众的问题。
永葆本色 清正廉洁人淡如竹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他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领导送给他自勉一生的座右铭。
有的人认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应该很风光,更不会差钱。而龙增刚却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与家人一道,共同承担起生活的沉重压力。
在县城文峰花园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清洁办公桌上,除了处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最多的就是他记录的笔记。
在和老百姓、同事打交道时,都知道他是一个很随和、很亲切的人,但在家,“他性格很犟、不讲人情”,这是不少亲友对龙增刚的看法。
他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友办过私事。当初爱人赵益芬放弃贵阳牛奶厂工作,来到乡下陪伴他,他在松坪乡任党政办主任,分管食堂,怕别人背后“戳脊梁骨”,说自己公权私用开“夫妻店”,中饱私囊,怎么也不愿让妻子到食堂干活,挣一份辛苦钱。赵益芬先后做过代课教师,卖过牛奶、米粉,直到今天,也只是一物业公司临聘人员。
有一次,妻子告诉他说,现在你工作在县城稳定了,兄弟一直找不到事做,家庭比较困难,能不能你给安排一下,帮兄弟谋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龙增刚对她说:“兄弟找不到事做,我也晓得,但如果需要动用我手中的这点权力,那肯定是不行的”。就这样,妻子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的弟弟叫来跟着他们一家住,在县城摆个临时摊点烤蛋饼养家糊口。
龙增刚同志光明磊落,一尘不染。一位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干部,想进城,借口向龙增刚汇报工作,到他家拜访,提着礼物,希望“照顾”。“礼物请你提回去!”龙增刚严词拒绝, “只要你确实优秀,现在进县城可以参加遴选,机会是很多的!” 这位干部不甘心,走时将礼物留下,结果,他硬是让妻子当场给他还了回去。
权为民用,甘守贫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屈芳说:“龙增刚同志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不管在哪个岗位,总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困难和要求。”
患肾病半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治疗一边上班,从未在同事面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声痛。7月26日,他高烧至40度,医生坚持叫他住院治疗,他却仍然放不下工作,上午输液,下午上班,同事们都叫他休息,他只说“没事,没事”。直到7月29日下午在列席县委常委会时,实在扛不住了,他才正式住进县中医院,还坚持一边输液一边处理工作。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龙增刚同志先后转院到都匀、贵阳,也没能控制住病情,8月13日,因呼吸衰竭、肾衰竭,再也没有回来。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7岁。一位边远乡下的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主动赶来“超度亡灵”;一位小区业主主动担当办理丧事的“总管”;数位白发苍苍的乡下老人赶来日夜“守灵”,寸步不离……,一位中坪镇卸任多年的老支书挥毫为龙增刚送别:“革命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政廉洁于公于私光明磊落”。
他走了,带着未兑现的承诺。他曾跟家人说,有时间的话带他们去上海看打工的妹妹,顺便带他们看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可终究,他为事业倾尽所有,却还没来得及带家人看到许久未见的妹妹。这个承诺,永远无法再实现了。
他走了,同事、妻儿、群众泪洒千行。一生精神归华表,满堂珠泪洒云天,山无语,水凝噎,熟悉他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痛哭流涕……
学做杨汉军 精神永不枯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经历一番风雨,可风雨总是无情,风雨中带走了组工干部杨汉军,他的这一生,活得敞亮,活得令人敬佩。身虽已逝去,名却流传青史,回顾杨汉军的一生,“脚踏实地、执着奉公、眼光独特”是他的标签,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学做杨汉军一样脚踏实地的实干型共产党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群众的事都是大事,群众的利益要坚决维护,绝不会谋一己之私、贪一时之利。与其费尽心机的讨巧,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一名实干型人才,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竭尽所能为百姓谋福利。这是时代使命,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当前,武汉市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干部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杨汉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所帮扶的村是毛冲村,杨汉军包扶的是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郭桂荣,在一次走访告辞时他对郭桂荣说,“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他实实在在走入到贫困户的家里,去实地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对程居岗湾门口的水塘亦是如此,他实地观察,记下群众的每一个意见,然后着力去改变。这是一位为人民真服务的干部,在“服务人民”这条路上,他走得又稳又实。
学做杨汉军一样廉洁奉公的服务型基层工作者,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搞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杨汉军不怕艰苦,他怕的是群众过不上好日子。在入户的走访中,他从不嫌弃村民家的居住情况,凳子上有灰尘,他也是毫不在意的坐下去。他始终认为,要和人民一条心,就要去亲身体验人民的生活条件。用彼之辛苦,来感受我之存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许是深谙此类道理,杨汉军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干事的廉洁干部。有时候他会想,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但投身在群众的事业中,他仿佛顿悟了,原来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做一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人民爱戴的好公仆。
学做杨汉军那样眼光独到的策略型组工干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他认为,改革攻坚、赶超发展,重点在于发展一批“狮子型”干部。所谓狮子型干部,就是敢闯敢练、忠诚不二、思路开阔,有很强的的责任心与服务心的人。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人才。如何成为一个国家需要的栋梁,杨汉军为广大群众做了表率。栋梁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在一步步的脚印中,凝结出无数的光华,闪闪耀人眼。他是有策略的,治国在于用人,用人在于选人。
杨汉军倒在了他工作的路上,他甚至没有好好和家人相聚道别。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何才能把握住时间,活出生命的高度呢?杨汉军用他的一生作了解答。我们要脚踏实地,继而去仰望星空。祖国的建设到了关键时期,我们又怎么能够拖国家的后腿。既深深之慨叹兮,又应无所畏惧之前进兮,生生如此。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觉得高德荣同志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高尚品质和政治情怀。高德荣同志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高德荣老县长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高德荣同志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扎实践行“为民”二字。不当县长好多年,老百姓仍亲切称他“老县长”。这一句老县长,是群众对他的信任,对他的认可。称他是群众路线的模范实践者,因为“老县长”主动放弃享受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畔的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火塘边。他从带领群众种植草果起步,到现在草果、重楼、蜜蜂、独龙牛、独龙鸡、漆树、蔬菜等一批产业发展壮大,再到带领乡亲修公路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好的例证。他总会说“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一切为了独龙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作为毕生追求,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独龙江畔,为独龙族同胞的福祉尽心竭力。高德荣同志为我们树起了又一个示范的标杆,也为我们立起了又一面闪亮的镜子。
三、忠诚、为民、奉献的可贵精神。高德荣同志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对党忠诚,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时刻把群众的疾苦记在心间,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四、踏实做人、务实担当的优秀品质。高德荣同志一句“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让独龙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队”,展示了共产党员务实、担当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以高德荣同志为镜子、为标杆、为榜样,扪心自省,查找差距,见贤思齐,从思想深处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了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检查自己,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笃行,就是向高德荣同志看齐,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实践各方面,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为人民群众做更多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