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7: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XX市XX商会执行副秘书长、XX市XX商会执行秘书长柳XX同志的父亲柳XX老人于20XX年11月7日4时29分仙逝,享年87岁,讣告短信范文父亲。兹定于20XX年11月14日上午8:30时,在XX县XX乡XX村三组柳家祠堂举行追悼会,特此讣告。
如有回去参加悼念活动的亲朋好友,可自行安排时间或邀约同行;或者若有表示哀悼心意且又实在抽不出时间前往的,可委托商会秘书处王XX代转,电话:。
吊丧办设XX县XX乡XX村祠堂,联系人柳XX。
XX市XX商会
20XX年11月9日
×××治丧委员会
××××年×月×日
篇3:
今有我村村民***之父***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月***日下午*点寿终正寝享年*十*岁经本村治丧委员会研究定于农历*月***日上午十点举行追悼仪式并葬于祖茔之侧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村村治丧委员会
****年农历*月***日
篇4:
严父于二零XX年XX月XX日XX时零X分在国家杨凌示范区医院病逝,享年XX岁。
追悼会定于二零XX年XX月XX日十时在武功殡仪馆举行,会后在杨凌神农度假村答谢领导、亲朋好友;土葬仪式定于二零XX年XXXX日,即农历二零XX年XX月XX在陕西富平安家举行。
不孝子孙
20XX年XX月XX日
父亲去世讣告短信
吾父享年八十有七,于本月18日下午驾鹤归西,我们举家悼念送行.家父在世时身体状况尚可,一直都是自己照料自己.归西当日的下午还在楼院跟人玩耍聊天到5点钟,人们提醒快黑天了该回家吃饭了.遂即自己开门回家,大概不到20分钟即从容西去.
父亲去了,带着笑容,浑身满脸都没有难受遭罪的痕迹.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人都说这老爷子修炼得真好,自己不受罪又不给儿女留麻烦,大善大福之人也.
我父去了,我们虽然难过,但是想到父亲的大善大福,我们自然也感到欣慰.此后,我也许还会有后续文字写出来,但是今日没有头绪,暂时就写到这里吧……
特此讣告亲友们.
范文二:
××市原政协委员×××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在逝世××市,终年九十岁。今定于×年×月×日×时在××火葬场火化,并遵×××先生遗愿,一切从简。特此讣告。
××市政协
××××年××月××日
xx市xx商会执行副秘书长、xx市xx商会执行秘书长柳xx同志的父亲柳xx老人于20xx年11月7日4时29分仙逝,享年87岁。兹定于20xx年11月14日上午8:30时,在xx县xx乡xx村三组柳家祠堂举行追悼会,特此讣告。
如有回去参加悼念活动的亲朋好友,可自行安排时间或邀约同行;或者若有表示哀悼心意且又实在抽不出时间前往的,可委托商会秘书处王xx代转,电话:。
吊丧办设xx县xx乡xx村祠堂,联系人柳xx。
xx市xx商会
20xx年11月9日
父亲去世讣告范文实例2:
有些讣告比较讲究,写逝者年龄用了“积闰享寿”。可惜经常用错。年龄的算法一般是“逝世年份-出生年份”,因此很多人就想当然认为讣告中逝者的年龄也是如此,其实不然。如:生于1942年逝于20_年,年龄是80岁,讣告上写“享寿80岁”是有问题的。如果说“积闰享寿80岁”,那就完全错了。我们读史书或古人的讣闻、悼词、祭文、墓志铭时,会经常发现记载的年龄与“逝世年份-出生年份”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宋史里说苏轼“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细究起来,苏轼生于景祐三年(1037年),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应该是64岁啊?难道宋史写错了?再如: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生于1917年,逝世于20_年,算下来应该是101岁,但饶先生的讣闻中说他“积闰享寿壹佰有五岁”。古代墓志中常见“某人生于某年年某月某日卒于年某年某月某日享八十有二春秋”,你去用去世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多半都要少于墓碑上镌刻的年龄。
阴历是根据月亮运行规律制订的,一年是354天或35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真正的一年)少了10天或11天。古人的解决办法是每3年润一个月,并认为这是人“多”活的光阴,是人的寿数和福气,于是人去世后把他一生中就经历的闰月也要折算成他的年龄。具体的算法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等等。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比较短,60岁才能活完一个甲子,是长寿的标志。因此,60岁以上的人去世才能用“积闰享寿”“享寿”。
具名简单说就是讣告谁发的,类似一般公文的落款。讣告的具名讲究孝悌有道,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亲友看了能够对号入座,普通人能从中看出逝者的社会关系,举几个例子:
具名自称也有说法。最常见的自然是“孝子”“孝女”“孙子”“孙女”等等。其他常见的说法有:丈夫去世妻子自称“未亡人”;妻子去世丈夫自称“鳏夫”;父死母在,自称孤子(女);母死父在,自称哀子(女);父先死母后死,自称孤哀子(女);母先死父后死,自称哀孤子(女)。写孝子贤孙主要亲属即可,一般用“亲属繁衍,恕未尽录”“亲眷众多,恕未尽录”等做结。具名一般不必写侄子、侄女,除非直系子孙实在没人了。外戚一般也不出现在讣告里。当然现在新社会新讲究,移风易俗,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出现“外孙”“外孙女”也正常。具谁名,怎么排序,听主家的。
讣告撰写其他注意事项:
1.讣告和悼词不同。讣告是报丧用文,悼词是纪念用文。讣告与公告、通知相近,悼词与演讲稿、致辞相近。讣告一般对逝者的描述比较简略,生平、地位、影响等都不必写。悼词则对逝者的生平、地位、成就、影响等等描述详尽。笔者知道这与主流认知不符。现在的讣告,尤其是单位发的讣告更像是逝世通知,这么介绍也没什么问题。但要注意,对逝者的生平介绍要准确,评价要到位,要适度拔高但不要脱离实际。这个听治丧委员会的,听单位和亲属的安排,我说了不算。
2.讣告是急文,要求命文的时间短,尽快发出去。但内容比较程式化,因此很好写,按照礼仪要求来即可。切记多学多看,不要创新,不要想当然。新词新说法要谨慎。写完一定要请亲属、领导、同事等等相关人员看一看再发。
3.讣告全文加黑框。
4.现在很多丧事都从简了,如果不举办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可在正文向亲友明示及致谢。如“鉴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遵先父生前嘱托,丧事从简,不举办任何告别仪式。谨以此讣感谢关心、慰问、探望过先父的领导、同事、友邻和亲朋好友。言不尽意,再三顿首。”
5.有条件的话,尽量找个对传统文化有些许敬畏之心又能文从字顺的人写讣告。现在的讣告最大的问题是不讲究,不庄重,有的话都写不利索。
就酱吧。
下面这些讣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讨论的话欢迎留言,抬杠的话,你是对的!)仅作参考:
关联文章:如何写悼词
文章摘要: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当时,朝鲜半岛封建王朝高丽岁岁向北宋进贡。有一次,使者回来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
宋仁宗不光对人仁慈宽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对属下能如此细致入微之体恤,委实不易。
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事迹材料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盛况,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吾父享年八十有七,于本月18日下午驾鹤归西,我们举家悼念送行。家父在世时身体状况尚可,一直都是自己照料自己。归西当日的下午还在楼院跟人玩耍聊天到5点钟,人们提醒快黑天了该回家吃饭了。遂即自己开门回家,大概不到20分钟即从容西去。
父亲去了,带着笑容,浑身满脸都没有难受遭罪的痕迹。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人都说这老爷子修炼得真好,自己不受罪又不给儿女留麻烦,大善大福之人也。
我父去了,我们虽然难过,但是想到父亲的大善大福,我们自然也感到欣慰。此后,我也许还会有后续文字写出来,但是今日没有头绪,暂时就写到这里吧……
特此讣告亲友们。
拓展阅读:
文章摘要: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当时,朝鲜半岛封建王朝高丽岁岁向北宋进贡.有一次,使者回来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
宋仁宗不光对人仁慈宽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对属下能如此细致入微之体恤,委实不易.
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事迹材料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盛况,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相关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